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由主义法律思想对国际法具有重要影响,但其内部存在的基本矛盾等缺陷受到了国际法批判法学的猛烈挑战。国际法批判法学的观点独到而深刻,为我们审视传统的国际法理论体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并为国际法中的中国立场提供了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自由主义民主作为西方谋求世界霸权而肆意输出的意识形态,以批判性话语剖析欧亚非大陆自由主义民主状况,对揭露西方民主输出的真实目的意义重大。探究欧亚非大陆“自由”等级格局演变特征,搭建“自由”等级格局演变影响因子体系,并揭示其演变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自由”国家数量总体显著增长,从欧洲南部、西部、北部,亚洲南部、东北部扩散至欧洲东部、中部和非洲南部地区;“部分自由”国家数量总体明显增加,基本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非洲东部、西部和南部;“不自由”国家数量总体略有减少,从欧洲东部、亚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区压缩至亚非大部分地区。②“自由”等级标准差指数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而其变异系数表现出波动下降趋势。③总体上,欧亚非大陆具有相似“自由”等级的国家集聚程度在不断增强,其中,高值集聚出现波动增强;局部上,冷点、次冷点区域呈现“联成一片”的态势,热点、次热点区域则有“东进”的趋势。④社会经济、外部扩散、文化宗教、政治制度、西方行为等因素影响显著,且在整体和局部影响机制上呈现明显差异。⑤“自由之家”为突出和强调西方在国际政治领域的标准制定权和话语权,其“自由”等级指数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共同探索国际经济治理新机制的一个平台。与此同时,以新自由主义为旗帜的经济全球化已经走到“十字路口”,逆全球化的声音不绝于耳,如何推动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已成为世界性挑战。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政治精英和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将引领新型全球化道路,其中一个重要的探索方向就是包容性全球化。本文在简要剖析经济全球扩张的历程及其机制并揭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局限性的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的实践活动,提出了包容性全球化的核心内涵,包括国家应发挥好“调节者”的角色、解决资本市场“期限错配”的问题、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保障各方平等地参与全球化,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保护文化多元性。尽管这些内涵还不足以精确地定量刻画包容性全球化,但可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借鉴的方向,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理论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自由主义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主义是一种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多价概念综合体。在意识形态上,主张经济、政治、社会关系通过形式上自由和合理的因素自由组织。寻求实现理想的一种制度框架:在经济学上,它认可市场经济的膨胀扩充;在政治上,它主张集体作出决定,在公众范围内使行动主题形式自由最大化。新自由主义化则在多方面、多层级促进放松或去除对自由市场经济化、商品化、私人资本自由选择权的制度性束缚,尤其是1980年代以来,从全球到洲际、国家再到地方不同空间尺度上的非规则化、自由化和弱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手段,总是以“背景”(context)、“区域”、和/或“地方”特定的形式出现,催生了新自由主义地理学的产生。本文重点介绍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地理学产生的背景与过程,新自由主义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即:新自由主义化经济地理——区域经济与空间重构,新自由主义社会地理——社会重组与城市战略。新自由主义政治地理——发展调节与制度安排等。此外,文章也对新自由主义地理学研究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自由主义城市空间重构的批判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启焰 《地理科学》2011,31(7):769-774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与区域空间就已经在具有自我特色的新自由主义实践中发生了重大变革,目前研究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在介绍国际自由主义城市研究基础上,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和内地两种城市与区域地带内新自由主义的实践纳入中国新自由主义之城市批判研究:①城市场所内管制环境和权力结构;②阶层结构重构的原因、过程、特征;③未来区域发展导向与全球化相伴随的地理分异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研究假设和相关方法论上的尝试,期盼给予国内新自由主义城市研究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批判的且富有创新的区域研究历来是UBC地理系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论文突出了半个世纪以来区域研究对UBC地理系的繁荣所作出的贡献。文章从全球和地理的角度来判定和解释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从中得到两个结论:第一,中国和亚太地区区域经济的崛起加速了世界经济景观的“去中心化”趋势,全球经济的多极格局日趋明显;第二,UBC地理系一直具有挑战正统西方理论的优良学术传统,尤其在区域和文化领域独树一帜,因而对世界地理学知识生产的“去中心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就地理知识探索而言,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在四个领域极具理论研究的潜在价值:①私有化和经济发展;②国家、社会和空间;③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的城市化:④环境和中国政治生态学。本文最后的结论是:美国新自由主义的衰落和亚太地区新动态的浮现为地理学打开了一个迷人的空间,在这里UBC地理系理所当然可以继续领导并塑造区域研究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西方"新自由主义故事"讲得不太好近代以来,"西方中心论"一直是这个文明世界的"基本叙事结构"。他们掌握着"意识形态霸权",主导着文明世界的"核心话语",挟持技术、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优势掌控世界性"文明议题"。200多年以来,这个世界似乎已经习惯了用"自由资本主义"的价值标准判断是是非非。无论是处于中心地位、掌控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11,(1):22-22
凤凰山革命旧址是原中共中央驻地,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凤凰山脚下。 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是中共中央到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在此居住期间,毛泽东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等著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采掘业透明度倡议(EITI)的主要支持者和推动者、基本逻辑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的分析,说明了其新自由主义实质,分析指出了其存在对治理腐败作用有限、仅靠透明不足以达成其宣称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不能改善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发展中国家的弱势地位这三大问题.基于这些分析,本文提出由于其发展尚存变数,中国应静观其变,不急于表态,但应加强相关研究,同时应加强对全球矿业治理的参与,并进一步推进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改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