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滇西北亚高山针叶林、硬叶栎类林的树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洋  曹敏  刘文胜 《山地学报》2003,21(5):568-575
在滇西北香格里拉地区,以长苞冷杉(Abiesgeorgei)林、丽江云杉(Picealikiangensis)林作为亚高山针叶林的代表,以川滇高山栎(Quercusaquifolioides)林作为硬叶栎类林的代表,分别选择了6块样地,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倒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H、JD)分别测定其树种多样性,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森林类型的Shannon 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的倒数、物种丰富度的顺序均为:长苞冷杉林>川滇高山栎林>丽江云杉林;而前两类森林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不大,但都高于丽江云杉林的均匀度指数值。滇西北的川滇高山栎具有很强的萌生能力。人工种植的亚高山针叶林的树种多样性较原始林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过程。亚高山针叶林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云南省的树种多样性,使云南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
贡嘎山地暗针叶林带自然与退化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钟祥浩  罗辑 《山地学报》2001,19(3):201-206
通过贡嘎山暗针叶林带典型区自然与退化生态系统生物量、净初级生产量、光合生理特征、土壤C02排放通量及土壤温度变化等内容的观测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研究区山地暗针叶林带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生态功能的现状特征.自然型生态系统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量分别具有耐阴的光合特性,水分利用速率较高,而蒸腾速率较低.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生态系统生物量分别为367.01、121.80和0.51t/hm2,净初级生产量分别为9.86、5.64和0.35t/hm2@a-1;退化生态系统建群种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均比自然生态系统建群种高,而水分利用效率则相应较低.另外,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土壤CO2排放量与地面生态系统结构和5cm深土壤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species richness, diversity and density of understory herbaceous plants differed along logging(gap) and grazing(primarily by cattle) disturbance gradients, and sought to identify drivers of richness, diversity and density of understory vegetation of logged sites. A factorial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the mixed conifer forest of Gidakom in Western Bhutan. Levels of the logging treatment included small(0.15 – 0.24 ha), medium(0.25 – 0.35 ha) and large(0.36 – 1.31 ha) gaps. The grazing treatment included grazed(primarily by cattle) and ungrazed(where herbivores were excluded by a fence) plots nested within each gap.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12 gaps(4 replicates at each level of logging) using the point intercept method. Shannon Weaver Diversity and Margalef's indices were used to estimate species diversity and describe species richness, respectively. Soil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pH and nutrients. The interaction effect of logging and grazing was significant(p≤0.001) only on species diversity. Relative to ungrazed areas, species divers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0.01≤p≤0.05) in medium grazed gaps. Under grazed conditions, soil P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gap size and species diversity. While species diversity was positivelycorrelated(0.01≤p≤0.05) with soil N in grazed plots species richnes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0.001≤p≤0.01) with soil N in ungrazed plots. Relative density of Yushania microphylla and Carex nubigena were higher under ungrazed conditions.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combined effect of cattle grazing and logging results in higher species diversity of understory vegetation in medium and grazed gaps in mixed conifer forests of Bhutan,whereas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relative density of major species is determined primarily by the independent effects of grazing and logging. From management perspective, forest managers must refrain from creating large gaps to avoid loss of nutrients(mainly P and N), which may eventually affect tree regeneration. Managers intending to maintain understory vegetation diversity must consider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grazing and logging, ensuring low to moderate grazing pressure.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地盾     
《地图》2014,(1):8-9
加拿大地盾(CanadianShield)是北美大陆从加拿大中部延伸到北部的古岩盘,大致上围绕啥得孙湾,主要是由距今约45亿年前~5.4亿年前的前寒武纪岩石构成,覆盖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约占加拿大陆地面积的一半,也是加拿大的地理核心。由于地盾上的地表大多是;中刷的沉积物或;水川侵蚀的余物,一般不适于发展农业,但这里的针叶林却是无价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6.
中国西部亚高山针叶林资源查询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孟强  阳小成  刘庆 《山地学报》2004,22(2):248-253
在搜集了中国西部亚高山针叶林主要分布区的行政区划信息及各针叶树种的分布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流行桌面GIS软件AreView V3.2的Avenue开发出中国西部亚高山针叶林资源查询系统,该系统既可以查询任意一个属或种的分布情况,又可以查询多个属、种(同属的和不同属)的交叉分布情况,并且查询结果可以立即反映到电子地图上,图例也能立即更新。并且在查询单一种的分布情况时,还可以查询其相关图像、文本、视频等信息,大大丰富了种的查询内容。同时,该系统也可查询任意一个或多个省级行政区或县级行政区的属种分布及其组合情况,从而使得行政区和亚高山针叶林属、种的双向查询变得非常简单。另外,本系统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可以轻松实现亚高山针叶树种、行政区及图像、文本、视频的扩充,并且扩充的内容可以立即使用,达到随时扩充、随时使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贡嘎山山地暗针叶林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N2O和CH4排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静态箱法对贡嘎山森林生态系统峨眉冷杉原始林、演替林以及峨眉冷杉采伐迹地土壤N2O和CH4排放通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1) 各观测点土壤向大气释放N2O, 土壤为大气N2O的排放源, 而CH4的排放通量均为负值, 土壤为大气CH4的吸收汇, 各观测点N2O年均排放通量的对比关系为峨眉冷杉(Abies fabri)原始林>采伐迹地>演替林, CH4年均吸收通量则表现为峨眉冷杉原始林>演替林>采伐迹地. (2) 各观测点N2O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夏季7~8月以及春季2~3月土壤N2O出现两次排放高峰, 冬季及春季3月中旬至4月N2O排放量较低. 各观测点CH4吸收强度的季节变化波动强烈, 规律不明显. 总的来说, 演替林和采伐迹地CH4吸收通量均以5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最高, 其余时间较低, 而峨眉冷杉原始林到9月份CH4吸收通量仍保持较高的数值. 与原始林相比, 演替林和采伐迹地的CH4吸收能力要弱些, 且采伐迹地的CH4吸收能力更弱, 森林砍伐降低了土壤对大气CH4的吸收能力. (3) 峨眉冷杉原始林N2O排放通量存在明显日变化规律, 且N2O排放通量与气温(r = 0.95, n = 11, a <0.01 和5 cm地温(r = 0.81, n = 11, a <0.01 呈显著正相关. CH4日变化规律不明显, 与气温、地温均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贡嘎山山地暗针叶林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N2O和CH4排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齐玉春 《中国科学D辑》2002,32(11):934-941
利用静态箱法对贡嘎山森林生态系统峨眉冷杉原始林、演替林以及峨眉冷杉采伐迹地土壤N2O和CH4排放通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1) 各观测点土壤向大气释放N2O, 土壤为大气N2O的排放源, 而CH4的排放通量均为负值, 土壤为大气CH4的吸收汇, 各观测点N2O年均排放通量的对比关系为峨眉冷杉(Abies fabri)原始林>采伐迹地>演替林, CH4年均吸收通量则表现为峨眉冷杉原始林>演替林>采伐迹地. (2) 各观测点N2O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夏季7~8月以及春季2~3月土壤N2O出现两次排放高峰, 冬季及春季3月中旬至4月N2O排放量较低. 各观测点CH4吸收强度的季节变化波动强烈, 规律不明显. 总的来说, 演替林和采伐迹地CH4吸收通量均以5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最高, 其余时间较低, 而峨眉冷杉原始林到9月份CH4吸收通量仍保持较高的数值. 与原始林相比, 演替林和采伐迹地的CH4吸收能力要弱些, 且采伐迹地的CH4吸收能力更弱, 森林砍伐降低了土壤对大气CH4的吸收能力. (3) 峨眉冷杉原始林N2O排放通量存在明显日变化规律, 且N2O排放通量与气温(r = 0.95, n = 11, α <0.01 ) 和5 cm地温(r = 0.81, n = 11, α <0.01 ) 呈显著正相关. CH4日变化规律不明显, 与气温、地温均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森林火灾在景观上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森林冠层损失,而冠层影响光合作用和蒸散,因此刻画灾后森林冠层恢复的轨迹对于了解生态系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森林冠层的损失和恢复通常采用叶面积指数(LAI)或其它能够反映冠层光合能力的植被指数进行表征。本研究中,我们采用Terra卫星搭载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长时间序列影像(2000-2009年)来重建火灾后森林冠层恢复的过程。以美国南达科他州布莱克山国家森林公园(The Black Hills National Forest, South Dakota)为例,该地区在2000年8月24日经历了一次大的自然火灾,烧毁了近33 785 ha森林,其中大部分是美国黄松林。基于LAI的研究表明,植被冠层光合能力在3年内(2001-2003年)基本恢复,这主要来自于林下未烧毁草地在灾后的快速生长;火烧迹地的NDVI和EVI在这3年内也呈现恢复的态势。可见,LAI、NDVI和EVI在火灾几年之后便难以有效地识别火烧迹地。然而,陆地表面水分指数(基于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的遥感标准化指数,简称LSWI),能够有效地识别和追踪火烧迹地至今的整个过程(2000-2009年)。这一研究结果也使得采用其它具有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的传感器研究森林火灾迹地恢复和干扰过程成为可能,其中包括Landsat 5 TM影像(可追溯至1984年)。更长时间序列的数据对于研究森林火灾灾后生态系统干扰和恢复过程、森林演替模拟以及碳循环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LSWI指标证明能够有效地刻画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0.
冠层叶片氮浓度(CNC)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参数之一。本研究探讨了星载成像光谱遥感在估测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CNC的表现。分析包括了星载成像光谱数据(Hyperion影像)覆盖的两条样带上的57个野外样方,并将其分为三个子集(A-C)。利用一元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分析了CNC与成像光谱信息之间的关系。在A-C子集中,CNC与近红外反射率(NIR)之间的相关性一致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29,0.33和0.36,P0.05或P0.01)。另外,我们利用归一化的氮指数(NDNI)估计森林CNC的变异。在3个子集中,NDNI与CNC都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高(R2=0.38,0.20和0.17,P0.01)。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方法分析了CNC与整个成像光谱数据(反射率、对数变换和一阶导数变换)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各个子集相关性不同且相对微弱。在分析已有数据和对比前人文献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影响成像光谱遥感森林CNC的可能原因,并指出研究区人工针叶林单一的冠层结构可能减弱了该地区森林CNC与成像光谱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