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苏、鲁、皖、豫交界地区地震活动进行研究,指出该区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出现一个长轴约230km的3级地震空区。该空区及附近地区存在多项中期异常,即ML≥3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能量强,中等地震震中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及低b值等。讨论认为,苏、鲁、皖、豫交界地区存在多项中期异常,与2004年10月24日太康4.7级地震的强度不匹配,未来具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集中性的差异及其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描述与集中度计算"[1]一文的基础上,从旅游网站性质的角度对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与集中性的差异进行指数衰减模型的拟合分析,并应用Zipf定律检验其特征,发现:1)不同性质的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存在差异,旅游主管部门网站、旅游企业网站、旅游目的地网站的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分别表现出非常符合指数衰减模型、基本符合指数衰减模型、不符合指数衰减模型特征。2)不同性质的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集中性存在差异,分别表现出具有明显的本地集中性特征、兼有本地集中性和经济集中性特征、具有明显的经济集中性特征。3)分维值多在0.5左右说明了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集中性较强,分维值的差异说明了不同性质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集中性存在差异。旅游网站信息流的位序-规模均符合Zipf定律,其首位省市均存在于网站所在地或者周边省市,其位序-规模的前四位总体为经济发达省市,说明了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具有本地和经济集中性。4)对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集中性的Zipf检验,证实了空间距离集中性特征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流空间集中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钟士恩  张捷  周强  董雪旺  李敏  刘泽华 《地理研究》2009,28(6):1562-1571
旅游流的空间集中性是旅游流研究的热点问题,旅游流空间集中性需要新的审视。本文引入Jansen-Verbeke区域内部流和区域间流界定方法,以2003~2005年中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约70%的旅游流集中于本省内部,旅游流本省内部集中性支撑了"省内旅游"发展战略的认知和实施。"多核非对称旅游系统"已初步形成,其"核心—边缘"特征使得核心区(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巨大的旅游承载压力;在旅游发展加剧区域经济差异的背景下,"边缘旅游"(中、西部地区)如何发展将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全球热带风暴时空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全球三大洋热带风暴的统计分析表明,全球热带风暴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统计特性.各海域热带风暴都具有季节集中性.在太平洋和印度洋,风暴发生频繁的时间在地理位置上有沿逆时针移动的分布.全球风暴总数在8月、9月份明显偏多,在4月、5月份明显偏少.北半球风暴扩展范围和分布密度大于南半球,并以东北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风暴分布密度为最大.各海域热带风暴发生频数在统计长度(33a)内都表现年际和10年际“振荡”,不同程度地存在2~3a,6~7a,11~12a及21~23a的重复性变化.较强的风暴,往往寿命也较长.在月份之间比较,风暴在多发月份,一般平均寿命较长,强度也较大;而在年度之间比较,风暴在多发年度,平均寿命却往往较短,强度也较小.风暴在大尺度环境中较好地沿反气旋路径向高纬度运动.  相似文献   
5.
基于1960—2017年观测数据分析了中国东部降水极端特性的地区差异、季节和气候学特征及变化格局,探讨了与全球变化和区域气候变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极端性降水的演化与降水均值或总量的气候型态、降水集中性和持续性密切关联,尤其雨带迁移和雨型演替是影响极端性降水地区差异与时空演变的根本因素。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东部极端性降水强度和频次变化存在较好的协同一致性,近60年来在长江以南,强度加大的地区极端性降水亦趋于频发。同时,两者季节特征和地区差异明显。春季东北地区及华北北部极端性降水强度和频次均有明显增加。近60年来夏季极端性降水强度和频次的趋势变化在长江以南均以增加为主,以北以下降为主。秋季极端性降水强度和频次在华北地区亦呈增加趋势。冬季华南和江南地区极端性降水强度和频次趋势变化均以增加为主。华北地区及以北和内蒙古的西部冬季极端性降水强度增加显著,但频次变化不明显。而东北地区北部冬季极端性降水在强度减小的情形下,其频次仍趋显著增加。特别是中国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东部夏季多雨带南移,雨型以北方型和中间型占优,转换为以长江型和华南型为主,多雨带的极端性降水群发性强,影响指数显著增加。此外,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暖位相及ENSO暖事件期间,长江以北夏季极端性降水的影响指数会显著降低。而东亚夏季风的减弱则有利于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夏季极端性降水的频发和群发,极端性降水强度加大,其影响的危险性趋于增强。   相似文献   
6.
地震事件自动判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事件的自动判断是自动定位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本文结合数字波形特征的实际模型,提出了一套符合计算机化运行模式的新方法。对波形进行预处理后采用传统STA/LTA方法、波形延续性、台站集中性三者相结合的判断方法,有效的排除了干扰台站,保证了地震事件自动判断的准确性,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得到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7.
基于强震前主破裂潜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地壳形变异常及伴随地壳形变而产生的地下水化学前兆现象随时间变化显示出的动态异常,依据河北怀来地震台形变、地下流体观测资料,研究了1998年河北张北M6.2地震前地形变、地下流体异常特性及同步性,认为其有由短期向临震演化的不同阶段的群体演化特征。形变异常早于流体异常出现,临震异常集中,反映明显。断层气CO2、水汞体应变异常同时在震前2个月出现,显示出异常的集中性、同步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1992年8月31日蒙古曼来6.1级地震前远场区域(△=300-450km)部分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具有区域集中性和时域准同步性的异常群,可能是孕震中、短期前兆的普适性特性,并据此对地震时、空、强三要素进行了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9.
受气候异常影响,2006年江西自然灾害总体发生水平与常年相比,属偏重发生年份。全省自然灾害主要以台风、暴雨洪涝、雷电、地质灾害、农林生物灾害为主。其中风雹、雷电灾害频繁,雷电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国内旅游空间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旅游研究往往从"供给"的角度探讨农村和农村居民,而忽视其"需求"角色.该文探讨农村居民旅游流的集中、分布及其空间扩散行为.借助三角图解法从静态尺度上揭示其空间集中现象,引入统治流分析技术考察其基本空间模式,并借助方向性倾向从动态尺度上考察其空间扩散行为.结论如下:1)农村居民受旅行花费限制,出行腹地主要涵盖本省;"省内旅游"发展理应提到战略高度,虽然针对旅游"无边界行为"进行人为的"有界划分",但却符合当前国内旅行的基本特征.2)省际旅游流主要涌向京津辽、苏浙沪、粤琼和陕西四大旅游区域.3)方向性倾向揭示出农村居民旅游流空间扩散的基本特征:城市指向为第一位,滨海地区指向为第二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