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0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阳黑子、厄尔尼诺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1900~1994年的资料,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太阳黑子,厄尔尼诺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归纳出几点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This study reveals the physical backgrounds of the geometric centroid and the thermal centroid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WPWP) and points out their differences. The geometric centroid (actually a very close approximation to the mass centroid) anomaly of the surface WPWP correlates more closely with the Niño-3 reg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Niño-3 SSTA,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El Niño/La Niña events) than the surface thermal centroid. Taking the WPWP depth (or heat storage) into account, the “real” mass or thermal centroid of the WPWP might correlate better with the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signals.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干旱区绿洲土壤—胡萝卜系统中镉、锌、镍3种重金属的形态变化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问题。结果表明:供试绿洲土壤原状土中,Cd、Zn、Ni均以稳定的残渣态形式存在,而处理土壤中重金属被钝化的量有限,Cd的存在形式主要以碳酸盐态为主,Zn、Ni则主要以铁锰氧化态为主;3种元素的活性大小依次为Cd>Ni>Zn。根据回归分析,元素Zn对胡萝卜块茎和茎叶吸收Zn量贡献最大的分别是Zn的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元素Ni对胡萝卜各部位吸收贡献最大的均为Ni的铁锰氧化态。  相似文献   
4.
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 ,是在中条山西南段新发现的一种新的铜矿类型 ,其形成是在原始基性岩浆侵入或喷发作用形成的矿源岩或矿化体基础上 ,经过区域变质和印支 -燕山期构造 -岩浆热液的改造加富而成 ,其成因应属与变基性岩有关的变质 -热液改造型铜 (镍、铁 )矿床。  相似文献   
5.
After compositing three representative ENSO indices,El Nio events have been divided into an eastern pattern(EP) and a central pattern(CP).By using EOF,correlation and composite analysis,the relationship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between Indian Ocean Dipole(IOD) and two types of El Nio were investigated.IOD events,originating from Indo-Pacific scale air-sea interaction,are composed of two modes,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EP and CP El Ni o respectively.The IOD mode related to EP El Nio events(named as IOD1) is strongest at the depth of 50 to 150 m along the equatorial Indian Ocean.Besides,it shows a quasi-symmetric distribution,stronger in the south of the Equator.The IOD mode associated with CP El Nio(named as IOD2) has strongest signal in tropical southern Indian Ocean surface.In terms of mechanisms,before EP El Nio peaks,anomalous Walker circulation produces strong anomalous easterlies in equatorial Indian Ocean,resulting in upwelling in the east,decreasing sea temperature there;a couple of anomalous anticyclones(stronger in the south) form off the Equator where warm water accumulates,and thus the IOD1 occurs.When CP El Nio develops,anomalous Walker circulation is weaker and shifts its center to the west,therefore anomalous easterlies in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is less strong.Besides,the anticyclone south of Sumatra strengthens,and the southerlies east of it bring cold water from higher latitudes and northerlies west of it bring warm water from lower latitudes to the 15° to 25°S zone.Meanwhile,there exists strong divergence in the east and convergence in the west part of tropical southern Indian Ocean,making sea temperature fall and rise separately.Therefore,IOD2 lies farther south.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厄尔尼诺期间北赤道流输运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近年来厄尔尼诺期间北赤道流输运的年际变化,本文利用海洋客观分析数据MOAA GPV(Grid Point Value of the Monthly Objective Analysis)以及P-vector方法计算了北太平洋绝对地转流,探讨了2001~2013年期间厄尔尼诺与北赤道流输运之间的关系。在此期间发生的4次厄尔尼诺事件中,北赤道流输运在2002~2003、2006~2007、2009~2010年的厄尔尼诺成熟期都出现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在2004~2005年的厄尔尼诺成熟期并没有明显的增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2002~2003年、2006~2007年、2009~2010年的厄尔尼诺成熟期,10°N以南的热带西北太平洋区域出现了负的海面高度异常和气旋式环流异常,这主要是由热带环流区域出现的西风异常和正的Ekman抽吸通过Rossby波西传到热带西太平洋区域所致;但是在2004~2005年厄尔尼诺成熟期,海面温度异常的分布明显不同,西风异常和正的Ekman抽吸异常明显北移,导致负的海面高度异常和气旋式环流异常出现在了10°N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区域,使得北赤道流输运在2004~2005年的厄尔尼诺成熟期没有明显的增强。  相似文献   
7.
依据云南省者竜—嘎洒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研究了表层土壤中Cr、Ni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农产品Cr、Ni含量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Cr、Ni含量受控于地质背景,光山—和平丫口岩体(σ)发育的土壤中Cr、Ni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层发育的土壤;不同类型土壤中Cr、Ni含量差异较大,且土地利用方式也会对土壤中Cr、Ni含量产生一定影响;研究区玉米、柑橘、茶叶、甘蔗、香蕉、核桃等农产品Cr、Ni含量均未超标,仅11件水稻Cr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占水稻样品总数的11.3%,区内农产品安全性总体较好;区内农用地(水田、旱地、园地、草地)面积为554.73km2,其中无风险(含量低于筛选值)面积为408.61km2,占比为73.66%,风险可控(含量在筛选值与管制值之间)面积为112.96km2,占比为20.36%,风险较高(含量>管制值)面积为33.16km2,占比为5.98%,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针对部分土壤存在Cr、Ni污染风险问题,从水土保持、施肥方式、水旱轮作等角度提出了污染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Li_2O-(Mg、Zn、Ni)O-V_2O_5三元体系在500—800℃相图的研究表明,在每个系统内部都出现了一个依端员组分摩尔比为1:2:1的化合物。即橄榄石型的LiMgVO_4,硅铍石型的LiZnVO_4和尖晶石型的LiNiVO_4。不同的是,Li_2O-MgO-V_2O_5中发现了第二个三元相和一个固溶体。LiO_2-NiO-V_2O_6中得出一个固溶体,而LiZnNO_4中未得固溶体。  相似文献   
9.
陈民扬  庞春勇  肖孟华 《地球学报》1994,15(Z1):138-144
煎岭镍矿与同类矿床相比,具有特殊的地质、地球化学物征,是一种特殊类型镍矿。本矿床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特征,表现出成矿体为岩浆与地层两端元混合趋势,成矿流体分属于Mg2+-Ca2+-Na+-F-(Cl-)型。根据 Pb、Sr、O、H、C 同位素及 REE资料,作者认为该镍矿的形成与后期酸性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后期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热力与热液,使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富集。本文最后提出了初步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纯硝酸钡中超痕量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技术。提出在大量钡基体存在时,采用小体积萃取体系APDC-MIBK同时萃取纳克级的Fe、Cu、Co和Ni。该法具有灵敏度高、无干扰、操作方便和减少沾污等特点。方法检出限为:Fe 7.2ng/g、Cu 12.8ng/g、Co 4.4ng/g和Ni 6.7ng/g。应用于红外光纤原料硝酸钡、硝酸铝中痕量重金属的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