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5篇
  免费   537篇
  国内免费   944篇
测绘学   438篇
大气科学   658篇
地球物理   1447篇
地质学   1520篇
海洋学   619篇
天文学   81篇
综合类   160篇
自然地理   69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Offshore pipelines are critical infrastructures and any possible damage may have devastating finan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Earthquake-related geohazards (such as strong ground motion, active seismic faults, submarine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s) consist crucial threats that an offshore pipeline has to overcome. The main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is to examine analytically a seabed-laid offshore pipeline subjected to a lateral kinematic distress due to a submarine landslide or a debris flow. Extra emphasis is given on the impact of pipe-soil interaction on the pipe response, by the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soil resistance via a tri-linear model. Firstly, the proposed analytical model is validated with a numerical model utilizing the finite-element method. Subsequently,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soil parameters and loading conditions that affect the examined problem are investigated with realistic input data taken from the offshore section of the high-pressure natural-gas pipeline TAP (Trans Adriatic Pipeline) in the Adriatic Sea. Finally, useful conclusions are drawn regarding the applicability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2.
随着化肥、农膜等在农业生产中的过量投入,耕地面源污染的程度随之加重。文章选取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域,依据P-S-R框架理论,构建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加入土壤理化数据,使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和田地区1980 年及2016 年耕地面源污染状况进行生态风险评价,运用耕地生态风险模型、生态风险转移矩阵、Arcgis分析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分异状况。研究结论如下:和田地区1980 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均为II级或III级,呈“中间高,两侧低”分布;2016 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上升至IV级或V级,呈“倒W型”分布,各县耕地面源污染程度较1980 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其中墨玉县和于田县在2016 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达到最高的V级,而民丰县因自身生态环境的强脆弱性,同样需要提高关注。根据面源污染“从源头治理”的原则,应切实推进和田地区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增强技术指导,开展试点工作,改善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3.
李雪梅 《干旱区地理》2019,42(1):180-186
绿洲城镇组群是新疆特殊区域形成的规模相对较小的单一中心空间自组织模式。运用城市中心性指数、城市经济联系模型和Theil系数对新疆八大绿洲城镇组群内部城镇中心性、经济联系及空间差异测度。结果显示:绿洲城镇组群内部的中心城市的中心性职能较强,周边城镇的中心性职能相对较弱,形成了单中心的空间自组织模式;绿洲城镇组群内部经济联系量和经济联系隶属度大小的排序一致,离中心城市的距离越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联系隶属度越高;近10 a年来绿洲城镇组群的整体空间差异一直在扩大,且呈现出继续扩大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明确城镇组群发展方向、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产业合理分工以及构建制度保障体系促进绿洲城镇组群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5.
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地域人地关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乡村空间重构成为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西方“后生产主义”语境下,乡村空间研究开始出现消费转向、社会-文化转向和后现代转向,多功能、全球化乡村转型与空间重构研究成为西方乡村空间研究的热点;国内研究主要基于乡村地理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展开乡村空间重构过程—机理—调控研究以及微观视角下农户经济空间行为研究;当前,中国乡村空间重构呈现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学转型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集体组织与政府、企业、个人等其他主体之间的空间-权力关系成为乡村空间重构的重要视角。政治经济地理学及“社会-空间”二元辩证法为乡村空间重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乡村空间重构研究应系统整合空间生产、主体能动性、土地资本化、社会关系网络、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农户地理等政治经济学、地理学理论,强化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要素相互作用及其空间响应机制研究,重点开展多要素多维度的乡村空间格局形成及演变规律研究、乡村社会空间再生产研究、能动性视角下乡村劳动力空间生产研究、政府政策制度与城乡空间治理体系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6.
试论新世纪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地理信息科学的形成与发展趋势和地理信息科学不断发展的历程 ,提出近期发展的前沿 ,以及当前地理信息产业化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最后提出对地理信息科学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troductory overview of recently developed stochastic theories for tackling spatial variability problems in predicting groundwater flow and solute transport.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theories are discussed. Lastly,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stochastic approaches to predict solute transport in aquifers are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8.
Mobile Agent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具有移动性、智能性和异步计算的特点,已成为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系统最具活力的发展方向.现对Mobile Agent的概念、系统结构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IS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this paper brough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GoGIS,namely Cooperative GIS ,CoGIS is GIS facing group-users and supporting human-human interaction,which makes it differ from the former GISs,Then,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l Computer Spport Cooperative Work (CSCW)applications and the complexit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were analyzed,and the conclusion the CoGIS was not a simple GIS layer on CSCW was reached,Further,this paper gaver the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of CoGIS,and analyzed the coperative platform in detail from the following:1)basic elements;2) collaboration patterns;3) cooperation control mechanism;4)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5) security and 6) group communication and so on.With those,the problems about GIS applications are discussed,such as 1)distributed multi-source GIS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platform;2)the fus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GIS information;3)virtual reality cooperative modeling;4) dymamic simulation;5)expert system and 6) decision-making.Finally,this paper analyzed CoGIS application mode in brief.  相似文献   
10.
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有限元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根据西安地区原型摩擦桩的地层特点和土性条件,运用有限元基础理论,利用相应的边界条件与假设条件,建立单桩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研究了单桩的沉降特性与土共同作用的影响因素,对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