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通过在实验区内设置不同类型的采样线,对GVG采样线的代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和乡村道路类型的采样线对区域代表性的精度在95%以上;国道为86.726%;省道为65.447%.对于不同的缓冲区,高速公路、省道和乡村道路类型采样线,以200m缓冲区的代表性最好.而国道则以800m缓冲区的代表性最好.对于不同的作物而言,无论何种类型的采样线或者缓冲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棉花的精度是最好的.最低的是省道采样线1000m缓冲区,精度是78.146%,最好的是国道采样线800m缓冲区,精度是99.974%.除省道外,其他精度都在94.8%以上.这说明GVG采样线所获得的成数对于区域主要作物的代表性是很好的.  相似文献   
2.
地震数据采样密度及近远道数据不足时,常规τ-p变换算法易出现假频和端点效应,影响τ-p变换的精度,进而影响地震资料处理的效果。本文对τ-p变换算法进行了改进,在τ-p变换前,使用F-K域道内插和道集外推的方法重构地震数据,通过加密地震数据和外推近远道数据的方式改善了τ-p变换效果。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数据证实,改进后的τ-p变换方法具有可靠性高、压制假频和端点效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分析当前普遍使用的“折减系数法”确定隧道外水压力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法,并提出建模中的注意事项,特别是边界条件的确定。  相似文献   
4.
在精密定轨和轨道外推理论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由IGS快速轨道(IGS rapid orbit,IGR)外推1d的轨道与IGS最终轨道间的差异,用此外推轨道和最终轨道分别按长基线双差网解方案计算了BRUS、IENG、PTBB等欧洲一些IGS/TAI站的天顶湿延迟(zenith wet delay,ZWD),并对两种轨道下各站的ZWD进行了对比。轨道对比结果显示,除异常卫星外,“病态”卫星的IGR外推1d的轨道仍具有一定的高精度。而ZWD的对比结果则表明,当剔除异常卫星的影响并对“病态”卫星加以适当处理后,IGR外推1d的轨道用于对流层实时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15,(2):51+54
参考消息网12月19日报道外媒称,对科学家来说,水是如何在地球上出现的,这一直是个谜。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2月17日报道,现在,研究人员说,他们也许找到了答案——水一直就蕴藏在地球里。一种新理论认为,储存在多孔岩石里的水构成了巨大的地下"海洋"。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足以填满太平洋的水眼下就深埋在地球的内部。  相似文献   
6.
随着GPS卫星型号的不断更新,目前共存在8种型号的卫星。每一种型号卫星的材质不尽相同,关于卫星的光压模型也略微不同。探究了不同型号卫星在body-fixed坐标系下光压加速度分量关于B角的约函数模型;利用IGS提供的精密星历,通过动力学轨道平滑过程来拟合8 d的数据,生成在solar-oriented坐标系下的加速度;把加速度在solar-oriented坐标系D-Y-B轴的分量转换到在body-fixed坐标系X-Y-Z轴分量;利用最小二乘法则拟合关于B角的约函数模型,建立关于B角的不同型号卫星的傅里叶光压模型,并进行轨道的外推。通过分析轨道外推的精度,验证GPS不同型号卫星光压模型拟合的精准性,为以后北斗卫星的光压建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斗卫星轨道预报模型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关于北斗卫星轨道预报的研究远不如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的现状,该文基于双行星历的SDP4模型、基于高精度轨道外推模型、基于Bern光压模型的自编动力学模型等3种方法,对北斗导航系统的3类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中地球轨道卫星)进行轨道预报;并对比了Trimble公司的接收机历书星历和德国地学中心发布的北斗精密星历对模型的预报精度,研究了不同模型的预报特点;最后对不同预报期下的预报轨道可以使用的领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9.
邬立  刘坡拉 《中国岩溶》2009,28(3):288-292
针对深埋岩溶隧道衬砌外水压力展开研究,根据隧道排水量和衬砌水压力模型的理论推导,结合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衬砌上水压在采取排水措施后随排水量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当注浆材料渗透系数降低到1.65×10-6 m/s、注浆厚度到55 cm后,衬砌上水压随注浆范围的增大变化已经不太明显,说明注浆半径的选取有一个合理范围。注浆圈可以起到控制排水的作用,当给定了隧道某一段的合理排放量以后,就可以确定注浆的范围和注浆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