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潮汐循环说和海震调温说,阐明了冷气候、强潮汐和强震相互对应的物理机制,对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的气候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中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印尼发生地震海啸的合理结果.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娜、全球性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在20世纪50~70年代,强沙尘暴年与流感爆发年一一对应,沙尘暴可能传播禽流感。  相似文献   
2.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潮汐调温说"和"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根据"潮汐调温说"和"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2005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和强潮汐南北震荡而降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认为,一个较弱的厄尔尼诺现象和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将使2005年成为人类有记载以来最热的一年。事实上,2005年的温度低于1998年。现在,西方科学家也承认了2005—2007年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这一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3.
王莹婧  张明鑫  李浩  汪冉 《地理研究》2022,41(8):2311-2324
为研究中国流感发病率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区域地理环境因素对流感发病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中国流感发病的时间规律以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得到中国流感发病的空间分布特点;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Spearman相关分析得到与流感发病相关的区域地理环境因素;根据各区域地理环境因素和流感发病率所构建的GWR模型,得到局部回归系数在中国范围内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以12月、1月为代表的冬季和以3月为代表的春季在同年表现出流感高发的特征。夏季流感高发的地区集中在华南、华中地区,冬季则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降水量对流感的发病率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中国的高纬度地区,平均气温与流感的发病率呈现负相关;低纬度地区,呈现正相关。日照时数对流感发病的影响在总体上表现为负相关。平均相对湿度与流感发病率的关系在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而在东南部地区表现为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流感的季节性和爆发的生物力学机制,在收集、分析、计算全球各地流感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流感传播的多元激发理论及相应的数值模式,并运用该模式对全球各大洲不同气候带的季节性流感和周际流感进行了数值模拟和预报尝试。模式近似解的数学表达式以及模式输出与实况高度吻合的模拟结果证明:流感的发病率呈高度自相关,同时受生物、气象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支配;流感的爆发是各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动力共振、太阳辐射、降水、露点温度变化、行为和干预效应以及人群对优势流行毒株的免疫力是支配流感季节性和每周活动变化的关键因素。具体表现为,对于所有气候区,流感发病率都是降水日数的指数函数,日照时数的1/4次方的负指数函数。在温带和寒带地区,季节性流感的发病率是露点温度的负指数函数。在热带地区,则是露点与其年平均值绝对偏差的指数函数。研究提示:早期干预(例如适时和广泛接种疫苗、迅速隔离病例、停学、遏制早期病例总数等)是控制和预防季节性流感的关键;适量的日光照射或在雨季和日照短的季节补充维生素D、增加户外活动、发布高危天气预警、设定适中的室内露点温度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预防策略。模式的模拟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流感季节性的机理和证明了著名医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RobeRt EdgaR Hope-Simpson在上世纪提出的流感季节性成因的猜想。模拟结果还表明,模式对每周流感发病率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该理论和模型很可能适用于当前的甲型流感大流行和其它传染性疾病,可被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5.
流感监测系统的建立是应对流感大流行的一种极为有效的举措。为此,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国、欧盟、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等国家,先后都建立了自己的流感监测系统。为了提高我国流感监测系统的水平,作者选出代表性强、特色显著的美国、欧洲和我国的流感监测系统作为典型,从地理流行病学的角度,着重对流感监测及其数据分析的地理分区、流感疫情动态变化的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总结先进国家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作者对我国的流感监测系统提出了改进意见。在综合考虑我国地貌特点、气候分区和管理需要的基础上,建议将现有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的南、北两个地理分区,细化为黑吉辽区、京津冀鲁豫区、长江中下游区、闽粤桂琼台区、蒙甘新区、晋陕宁区、渝黔川滇区和青藏区等8个流感监测地理分区;建议将现有流感监测系统引入基于流感样病例占门诊病例百分数的基线,利用归因肺炎及流感的死亡率,计算流感季节基线和流行阈值,以客观地衡量和评价流感流行水平及其严重程度。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地理流行病学的发展有理论意义,而且也对流感及其他传染病的监测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正在加剧。同时,他们还发现,91年前席卷全球的大流感与厄尔尼诺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有意思的联系。这些发现是在他们对191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研究者本杰明·杰斯是一位擅长于通过计算机模型来研究海洋的科学家,他与合作者一起对20世纪上半叶的全球海洋状况进行了模拟,发现1918-1919年的厄尔尼诺是该时期最强烈的一次。  相似文献   
7.
姚欣  夏天琦  翁敏 《测绘工程》2015,(10):56-58
扫描统计已被广泛应用于地域性疾病的聚集性检测,且可检测这种聚集的差异显著性。文中使用扫描统计的方法,通过对2009~2012年全国各省的甲型H1N1流感数据进行时空扫描以及逐年的空间扫描,生成高发病率地区和低发病率地区聚类,并通过叠置分析反映各个地区归入聚类的频次。利用专题地图和统计表分析甲型流感在2009~2012年中的爆发情况和趋势,并对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全球变化对流感的影响与流感传播预警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问题,也是维护中国社会经济稳定、保障国家流感防控体系安全必须面对的重大前沿技术问题。在构建流感监测与预警系统过程中,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实现基础数据的展示和查询,结合流感传播模拟算法模型实现流感传播的模拟和预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做好建筑工人群体防治流感、禽流感工作,实施有效干预,避免流感流行.方法 进行干预前后的对比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成都市建筑工人流感基本知识总体回答正确率干预前后分别为56.3%和67.0%,能够做到多通风预防流感的建筑工人从69.0%比例增加到86.0%,正确洗手的人数所占比例由干预前的70%提高到干预后的82%.结论 干预后建筑工人对流感的基本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明显改善,干预方式对建筑工人预防流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09,(8):7-7
现在,肥胖人士又面临了一个新的健康危机。有研究数据表明,过度肥胖的人更容易罹患流感,包括目前全球性的甲型H1N1流感。大部分死于甲型H1N1流感的人都有潜在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病等),这使得他们的免疫力下降,无法抵御病毒的袭击。美国亚特兰大疾病防控中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美国甲型H1N1流感爆发的早期阶段死亡的99人中,有45%属于肥胖人士。在过去的研究中,专家并未把肥胖与流感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