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INTRODUCTIONTheIGBP-IHDP(InternationalGeosphere-BiosphereProgramme,andInternationalHumanDimensionPro-gramme)jointproject—LUCC(landuse/coverchange)isaninterdisciplinaryprogramdesignedtoimprovetheunderstandingofthedynamicsofland-useandland-coverchangeasinputstoandconsequencesof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CHARLOTTE,2002).Inparticularthedifferentbio-geochemicalmodeling(e.g.theglobalcarboncycle)ac-tivitiesandcomparativestudies,suchasthoseconduct-edbyIGBP-G…  相似文献   
2.
How land-cover has been changed by human use over the last 300 years is one of the five overarching questions guiding the Land-use/Cover Change (LUCC) Science/Research Plan. China has variety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providing unique data superiority. S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rmland area in Shandong Province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are summarized firstly: 1) the rising trend of farmland area was striking; 2) farmland area had re-markable fluctuation; 3) farmland area per capita decreased dramatically; 4) wasteland reclamation index increased rapidly. Then, the driving forces of farmland area change are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 are jointly influential. Among the driving forces, human dimensions are the main factors of farmland area change,which direct the general tendency of the changes mentioned above. And the natural factors influence the stability of farmland area as well. Variation of the natural factors would act as the major contributory factor to farmland area change during years or periods of abrupt climatic changes, or during the intensive occurring periods of natural hazards.Besides, the passive aspects of human factors, such as war chaos also influenced the fluctuation of the farmland area.Thi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it is feasible to study the land-use/cover change by Chinese historical literatures, which has huge potential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picture of the growing dominance of human land-use and land-cover pat-terns that can be used in many global change research oroiects.  相似文献   
3.
秦末以来秦都咸阳地貌演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桑广书 《地理科学》2005,25(6):709-715
秦都咸阳地貌演变研究是秦咸阳考古和关中地区历史环境演变研究不容忽视的问题。秦末以来,秦都咸阳地貌演变包括渭河河道北移和咸阳原边坡地貌变化两个方面。通过文献考证与实地考察恢复了秦末、唐、明、清各代渭河的河道位置,秦末以来秦都咸阳段渭河河道北移4100m,平均北移速度1.8764m/a,明代以前北移较慢,以后北移速度显著加快,清顺治至现代北移速度达到5.9701m/a。咸阳原南侧边坡上的中小切沟主要是秦以后形成的。原坡上的村庄平台是历史上人为斩齐原坡,挖掘窑洞,引起原边逐步后退的结果,是咸阳原边坡人为地貌演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孙承晟 《地质论评》2021,67(5):67060015-67060015
晚清随着中国国门洞开,西方学者、传教士、商人、探险家以“科学无国界”的旗号,将中国视为一个巨大的“露天博物馆”,纷纷来华进行各种科学考察。其中比较著名的如庞佩利、李希霍芬、塞切尼、奥勃鲁切夫、维理士、安得思以及斯文·赫定等,在中国先后组织了多次系统的考察,在地质学等领域取得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成果。这些考察不仅丰富了西方地质学家对中国地质的认识,对之后的中国学者也颇多裨益。民国以后,西人的考察活动激起了中国学者的民族主义反弹,不断遭遇中国学者的主权诉求,尤其是斯文·赫定组织的西北考察成为其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民间团体的努力下,政府对外国人在中国的考察活动逐渐作出了明确的法律限制,中国学者亦自发开展独立的地质学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南京梁代石刻微侵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捷  陈舒泛 《地理学报》1994,49(5):418-428,T001
从地貌学角度较系统地分析了梁代石灰岩石刻表面自然毁损的微侵蚀机制,本文指出,雨水沿缝合线渗流,经多种地衣及兰藻、绿藻等生物作用而大大加强了溶蚀作用,导致石刻的崩解,并讨论此种特殊微侵蚀形态的形成机制在地貌学理论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自健 《测绘工程》1998,7(4):75-80
介绍明代和清代测绘的概略历史。这一时期,是中国从封建社会晚期最后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期也是中国测绘从传统的古代测绘逐步发展为近代测绘的时期,在中国测绘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  相似文献   
7.
论燕北地区辽代的气候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辉 《第四纪研究》1998,18(1):46-53
本文利用《辽史》中“帝王纪”、“游幸表”、“食货志”和同时代“宋人使辽语录”中所记载的有关旱、涝、冻灾记录,对928~1109年共182年间燕北地区的历史气候进行了复原。研究结果表明,辽代燕北地区的干湿变化过程中,早期以干为主,中、晚期以湿为主。1080年前后为一气温剧烈下降时期,比黄淮海地区的同期变化要早约30年。  相似文献   
8.
钱起是中唐时期"大历十才子"诗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钱起的感时伤乱题材诗歌是对唐诗现实主义诗风的发展与延续,他的山水田园题材诗歌与情思浓烈、浑化天成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歌相比缺少了一份恬淡、冲和与浑厚之感,其边塞风貌题材诗歌与盛唐的边塞诗歌相比则少了盛唐逸气多了感伤色彩;钱起的诗歌在意境创造上不同于盛唐诗歌的宏大浑成,表现为狭小、内向并显露出"笔补造化"的人工之美,其与晚唐诗歌意境的狭小、纤弱一脉相承;钱起诗歌的抒情方式不同于盛唐诗歌的激扬奋发,而是偏于幽怨深婉;钱起的诗歌体式韵律和谐、富丽精工,对盛唐诗的诗歌体式有所发展,并在推动唐律诗的成熟、完善、创新方面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不定数是称数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秦汉时期又是称数法剧烈发展变化的时期,出土材料的发掘整理又为这一研究提供了新的语料来源。对秦汉简帛中不定数的表示形式进行系统考察,发现秦汉时期表不定数的词增多,数词连用表不定数的形式更为丰富,出现了不定数表示的羡余形式。  相似文献   
10.
刘海洋  付雨鑫  殷铭徽 《地理科学》2022,42(6):1005-1014
运用ArcGIS软件及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区234座唐朝渤海国古城遗址分布特征,探讨了古城遗址空间格局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通过对234座古城址进行分析,发现唐朝渤海国古城址主要集中在4个集聚区,即图们江?鸭绿江流域集聚区(A)、牡丹江流域集聚区(B)、松花江?辽河流域集聚区(C)、穆棱河流域集聚区(D)。其中图们江?鸭绿江流域集聚区是最主要的遗址分布区,位于研究区的南部,占遗址总量的47.43%。研究区渤海国古代城址呈北疏南密的分布特征,形成明显的“空间组群”格局。在当时的气候环境之下,水热条件等自然因素成为影响城址的主要因素,而政治、经济、军事和交通区位等人文因素则对古城遗址的数量和分布起重要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