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4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813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2436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淮南深部山西组中稀土元素来源及地球化学特征,采集淮南田深部山西组样、夹矸、顶板和底板共20个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试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及伴生元素含量,探讨了研究区深部山西组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淮南深部山西组中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为40.85 mg/kg,低于中国中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中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主要是H型配分模式;Eu元素明显负异常,表明中稀土元素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Ce元素呈微弱正异常,表明成沼泽环境中海水的影响并未造成Ce的严重亏损;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组中稀土元素与灰分呈正相关(R2=0.55),与陆源碎屑元素Al、Cr和Th等呈显著正相关,且与海相特征元素(B、Sr和Ca)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准东东部库兰喀孜干勘查区田钻探资料和勘探成果资料为基础,对区内炭资源分布特点、赋存特征和赋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区内主要含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含层23层,西山窑组19层,平均厚度45.55m,八道湾组3层,总厚度7.30m,其中2,9,13,15,17,21,23层为可采层,结合层厚度、岩性特征和测井结果,对区内层进行了对比。同时,从剖面纵向上总结了西山窑组和八道湾组层的垂向分布特征、含特征,总结了二者的平面展布特征,认为西山窑组层总厚度呈中间厚、四周薄的趋势,八道湾组层仅分布在井田中部和南部,厚度由南向北逐渐变薄。在此基础上,从沉积学特征、构造环境和沉积环境方面,对赋规律进行了浅析,认为层发育总体受沉积环境和基底沉降等地质条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西湖凹陷是中国近海最重要的成油气凹陷。近年来,油气勘探证实平湖组系烃源岩为西湖凹陷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与陆上其他中生代成油气盆地不同,近海新生代海陆过渡相平湖组系烃源岩在母质来源、生烃条件和演化特征上都有其独特性。研究表明,平湖组和炭质泥岩具有富含树脂体、高IH指数、Ⅱ1-Ⅱ2型干酪根、广覆式分布特点;系烃源岩富含三环二萜异海松烷、四环二萜β-扁植烷和五环三萜奥利烷,指示了针叶类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多植被母质来源;有机质组成差异、"内热外冷"地温和差异的沉积沉降速率造成了和泥岩在不同构造带成烃演化具有明显不同。这种差异决定了成油气资源具有"油气并举、东气西油"的分布格局,烃源岩成烃演化表现为"早期有利生油,晚期持续生气"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对的定义似乎很明确,但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与非的界定问题,其势必影响到炭的合理划分及应用。为此从的沉积及变质演化入手,明确与炭质泥岩、天然焦、石墨等演化关系,进而从其相互间的物质成分差异、变质程度及宏观与显微特征差异加以界定,初步总结出划分及其相邻非类别的灰分、水分、变质程度、宏观和显微的差异特征,为后续和邻近非划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构造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变质的产物,中元素在变形变质过程的迁移、聚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应力。应变环境的响应。基于安徽淮北海孜矿中不同变形序列构造样,利用XRF和ICP—MS方法测定了中49种元素的含量,结合的显微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型构造中敏感元素迁移、聚集规律及其地质控制。结果表明,中矿物的分布和形态与构造变形程度有关,从弱脆性变形中的有序分布向韧性变形的无序结构演化。依据中元素分布特征,将构造中元素迁移模式分为稳定型、聚集型、散失型和复杂型等4类,元素迁移模式与构造类型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构造的变质变形作用并未改变稀土元素(REE)的整体分布形态,但稀土元素分布随构造变形出现明显的动力分异现象。由此可以认为,成期后的构造作用、构造的脆性和韧性变形机制及其伴随的动热效应是影响构造中元素重新分配的主要因素,构造运动为元素的再次迁移提供了动力和基础,变质变形过程决控制了元素迁移的方式和途径,动热效应是变质作用发生的重要原因,构造应力加速了元素迁移、聚集的速率,从而使元素随体变形发生动力分异。  相似文献   
6.
由于丰富的炭资源,内蒙古的下白垩统地层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长期以来相关地层一直缺乏同位素测年研究,影响了区域地层对比工作的开展.本文对内蒙古锡林浩特下白垩统胜利组层夹层中的火山灰锆石应用LA-ICP-MS进行U-Pb法测年,结果显示胜利组5(层)和6(层)形成于大约109-107 Ma(早白垩世阿尔布期).这是胜利组所属的下白垩统白彦华群的首个同位素年龄,有助于我国东北地区与全球同时代地层对比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水力冲孔是层瓦斯增透抽采的主要技术措施,其主要以出量考察卸压效果,但是也存在出量大、卸压不均一、应力易集中等问题。因此,提出软夹层水射流层状卸压增透抽采瓦斯技术,考虑瓦斯压力压缩和基质吸附瓦斯膨胀对本体变形的影响,建立应力场、裂隙场、渗流场耦合条件下的多物理场理论模型,并结合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对软夹层水射流分支数、卸压影响范围内体的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水射流分支长半轴为2 m,短半轴为0.22 m时,水射流分支数为6个时较为合理;在相同出率情况下,相同时间内瓦斯压力和含量均随着与钻孔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抽采180 d,水射流层状卸压有效抽采半径约为常规水力冲孔有效抽采半径的2.14倍,且在有效影响范围2 m时,水射流层状卸压瓦斯含量降低量为7 m3/t,而常规水力冲孔瓦斯含量降低量为4.1 m3/t,水射流层状卸压瓦斯降低量为常规水力冲孔的1.71倍;在新义矿现场试验中发现,当水射流层状卸压出率为常规冲孔出率的0.29~0.71倍,抽采较高浓度瓦斯时长仍是常规水力冲孔的2倍。软夹层水射流层状卸压增透抽采瓦斯技术的提出,对未来矿井下软夹层水力冲孔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井下瓦斯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碳排放构成了中国碳排放总量中最重要的部分,做好基碳减排和炭高效洁净低碳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国家目标的重要途径,碳中和背景下的地质学发展值得关注。系统评述与碳中和相关的地质学研究领域,分析地质学在碳中和研究与工程实践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探讨碳中和背景下地质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取得以下认识:推进清洁地质研究、服务的高效洁净化燃烧,勘探开发系天然气低碳燃料、优化一次能源结构和化石能源结构,开展化工资源勘查与开发地质保障研究、推动炭的低碳能源转化和新型化工产业发展,深化瓦斯地质研究、提高矿瓦斯(井下)抽采率、控制矿瓦斯的大气排放和泄漏,研究层甲烷天然逸散和层自燃排放、控制层露头的天然排放,发展层CO2地质封存与层气强化开发(CO2-ECBM)技术、推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及其在火力电厂烟气碳减排中的商业化应用,研究炭勘查企业的碳足迹、实现企业净零排放,是与地质学紧密相关的碳减排技术路径;其中层甲烷与系气高效勘探开发、深部层CO2-ECBM、层露头气体逸散与自燃发火控制、洁净地质与炭精细勘查是碳中和背景下地质学优先发展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9.
时志强  王美玲  陈彬 《古地理学报》2021,23(6):1067-1081
中国北方烧变岩分布广泛,见于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为界的中国北方地区多个沉积盆地边缘,但地质学家对其研究较为薄弱。野外调查显示中国北方烧变岩主要以4种方式分布: (1)大面积连片分布,(2)沿山脉走向的线状分布,(3)沿河流下切河谷分布,(4)为第四系黄土覆盖。烧变岩主要为侏罗系、石炭—二叠系层自燃所致。各类型的烧变岩在中国烧变岩区不同程度发育,具瓷化结构、白化结构、烧熔结构、残余构造、气孔构造、微柱状节理、角砾状构造、垮塌构造、裂缝充填等结构和构造。其颜色以砖红色、赭红色、棕色、钢灰色最为典型,岩石中发育鳞石英、方石英、堇青石、铁堇青石、莫来石等典型高温矿物。中新世以来,中国西部、北部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干旱气候加剧,烧变岩也主要形成于这一时期,但层自燃与构造运动、环境变化、古野火事件的耦合关系还鲜有提及,其所蕴含的各种地质信息值得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矿山安全防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学科,而其中的地质条件和成灾机理研究是事故防控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但是,目前还没有系统地研究安全地质的学科和工作机制。因此,提出应建立矿山安全地质学新的交叉学科。针对矿山建设和采掘安全生产的需求,介绍了矿山安全地质学的概念、内容框架、研究方法、主要矿山安全地质问题、安全地质问题风险评价等,并对矿山安全地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防控关键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和展望,同时,本文还简要综述了本期深部矿山安全地质专辑收录的主要文章在矿山安全地质方面的创新性工作,期望为深部矿山安全地质理论研究与灾害防控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