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CCSD主孔100~2950m榴辉岩、退变榴辉岩类岩石叶理倾角明显较片麻岩类岩石叶理倾角陡,前者总体倾角55°左右,后者28°左右,局部可见片麻岩类叶理切割榴辉岩类叶理,因此两者叶理可能形成于不同时期;两类岩石之间现部分为韧性剪切带接触关系,韧性剪切带形成于苏鲁地体折返主期自SEE向NWW的韧性剪切作用。榴辉岩、退变榴辉岩类岩石叶理产状对发育于该类岩石内的微断层产状有一定控制作用,而片麻岩类岩石叶理产状对发育于该类岩石内的微断层产状控制作用相对较弱。孔区脆性变形主要反映白垩纪以来SEE-NWW向伸展构造应力场的变形特征,主孔100~1620m倾伏向以SEE向占绝对优势的微正滑断层擦痕即为该期变形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鞍子山超单元由4个单元组成,各单元中的叶理极发育,闪长质包体强烈压扁,钾长石斑晶定向排列,以上三者均平行于剪切带分布。由早期到晚期具有叶理构造减弱,包体数量减少,压扁程度降低,斑晶定向逐渐消失的变化趋势。包体应变指数K值为0<K<1,属于压扁型椭球体。根据包体旋转指向和定向薄片资料分析,鞍子山超单元主要受北东向吴炉—郑家山—上腰岭左旋剪切带的控制,属于楔形侵入膨胀式就位机制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印支期似斑状花岗岩构成了湘东中生代邓阜仙-锡田岩体的主体,其内发育两种类型的叶理构造,即流面和构造成因的片麻理。二者的标志性区别在于长石(斜长石和钾长石)斑晶在前者呈自形的短柱状,没有任何可见的韧性变形,而在后者呈椭圆状,明显被压扁拉长。流面基本上围绕岩体边界呈面状分布,整个侵入体从外到内依次可划分出流面不发育、欠发育和发育三个相带,对应着由早至晚的三次岩浆脉动侵位。该期花岗岩侵位机制总体上类似于气球膨胀模型。与典型气球膨胀岩体不同的是,由于岩浆供给量在该期最后一次脉动侵位时的急剧减少,虽然流速增大,但对外挤压减弱,造成岩石应变强度从外到内趋向增加,而不是递减。构造成因的片麻理局部出现,走向总体上呈NE向,表明该花岗岩在准固态甚至固态下遭受到NW-SE向区域挤压作用。  相似文献   
4.
鞍子山超单元中的四个单元,不同程度地发育就位叶理及同源闪长质包体。从早期单元到晚期单元随着就位叶理强度的减弱,同源闪长质包体数量减少,压扁变形程度降低,二者产状一致。同源闪长质包体应变指数k值总体为0<k<1,属三轴压扁型应变椭球体,楔形侵入膨胀式就位机制。根据同源闪长质包体应变测量结果,运用X/Ri=Y/Rf公式计算出鞍子山超单元发生气球膨胀后的体积比初始体积大1.70倍,岩浆体积横向拓宽了70%。  相似文献   
5.
广西岑溪地区长岗顶花岗岩体是一个同源岩浆4次侵入而成的复式岩体,由4个大致呈环状分布的龙登岩体、陂头冲岩体、旧村岩体和新里岩体组成.复式岩体内部发育叶理构造,其产状与岩体接触面产状一致,是岩体就位过程中形成的原生构造.研究表明,长岗顶复式岩体就位机制是典型气球膨胀就位模式.侵入就位顺序依次是龙登岩体→陂头冲岩体→旧村岩体→新里岩体.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内蒙古大青山—乌拉山地区高级变质杂岩的研究发现,区内孔兹岩系先后遭受到近水平顺层滑脱变形、穹-褶构造和近东西向陡倾叶理带的改造。由于近水平顺层滑脱变形,这些变质地层发生“岩层缺失、隔层相触”,在空间上表现为近水平的长轴近东西向的扁豆体堆叠而成的变质地层结构,而后期近东西向陡倾叶理带的叠加,又使得这些变质地层在空间上以不规则条带状、不规则团块状或透镜状形式出露,各变质地层单位之间及与其他变质岩系之间显现出“犬牙交错、参差产出”的特征,从而显示出十分复杂的变质地层结构。可以确定,区内孔兹岩系至少经历了2个造山旋回,近水平顺层滑脱变形构造及对应的变质地层结构是早期造山旋回后期阶段的产物,而近东西向陡倾叶理带及相应的变质地层结构则属于后期造山旋回。  相似文献   
7.
闽西南安砂水库库区省道307的新路段清晰出露了上、下古生界,为研究闽西南地区中生代变形构造提供了良好条件。野外构造观测和构造复原表明上古生界发育3期褶皱:第一期呈NE向展布,两翼相对紧闭,发育特征的轴面片理;第二期呈NW向展布,相对宽缓,发育NW走向的透入性皱纹面理;第三期为近平行第一期褶皱的宽缓褶皱,尺度最大,伴有局部发育的NE向皱纹面理。它们依次形成在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和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初,分别对应着NW-SE、NE-SW和NW-SE向区域挤压作用,反映在近场洋壳俯冲和远场陆块碰撞的共同作用下,华南陆缘在中生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形过程。目前主流的两期共轴挤压认识是对该构造变形过程的一级近似。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大青山-乌拉山地区的高级变质杂岩是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怀安-贺兰山麻粒岩相地体的一部分,以孔兹岩系的发育为特征.这些高级变质杂岩经历了十分复杂的变形变质作用改造,构造特征十分复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近东西向陡倾叶理带是该区高级变质杂岩中保存完好的一种主要构造形式,规模巨大,以密集的近东西向陡倾叶理和直立褶皱的发育为特征,反映了地壳挤压收缩环境下的纯剪切变形,其上叠加了深构相右行走滑剪切带.陡倾叶理带形成于角闪岩相-角闪麻粒岩相构造环境中,叠加在早期近水平顺层滑脱变形和穹形构造之上,是古元古代末期叠加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韧性剪切带及其变形岩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地壳和上地幔中韧性剪切带及其中的变形岩石。在大多数情况下,韧性剪切带中的变形岩石为糜棱岩,因为经受韧性剪切变形时,岩石的粒度显著减小并发育了强化的叶理(线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当隐晶质灰岩及富含长石的岩石经受韧性剪切变形时,剪切带中的变形岩石粒度局部增大或者没有发生明显减小,它们并不是典型的糜棱岩。由于变形环境、变形介质及变形机制的不同,韧性剪切带内岩石变形的产物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过去还无人指出过板块相对运动的方向与缓倾斜叶理、逆断层和断层上的线状指示物有直接关系,这是因为缓倾斜构造上的运动方向只和变厚了的造山地层的重力塌陷有关,它们和俯冲板块传递给仰冲板块的推力没有关系。缓倾斜叶理上的运动方向的线状指示物和斑状变晶中的叶理弯曲或叶理交切轴(FIA)并无直接关系,这是因为FIA的指向受缓倾斜叶理和斑状变晶边缘上产生的、近乎垂直的叶理之间的交切面控制。在班状变晶边缘上形成的、近乎垂直的叶理在基质中的方位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变动,因为它们会在稍早期间形成的叶理再活化作用影响下发生转动或遭到破坏。斑状变晶边缘上近乎垂直的叶理,与形成于早期或晚期的缓倾斜叶理的交线,在后期的生长中被圈闭在班状变晶里,此交线规定出了FIA的方位,而与叶理上的运动方向无关。从美国佛蒙特州阿巴拉契亚山脉采集的FIA资料指出,在125km×35km的一片地区内,在该地岩层所发生的多次变形中,从未曾使早期形成的FIA组的方位发生变动。这种情况要求:后来的每一代褶皱都是由于渐进的。总体不均匀缩短作用造成的。这种情况表明:FIA保存着原始的运动方向,此方向未因以后的变形而转动。非洲板块与欧洲板块的相对运动方向和由阿尔卑斯期变质岩中叶理交切轴(FIAs)所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