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4篇
  免费   2400篇
  国内免费   3432篇
测绘学   1915篇
大气科学   1667篇
地球物理   1331篇
地质学   4998篇
海洋学   2773篇
天文学   293篇
综合类   713篇
自然地理   1196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528篇
  2022年   634篇
  2021年   709篇
  2020年   563篇
  2019年   656篇
  2018年   500篇
  2017年   490篇
  2016年   509篇
  2015年   669篇
  2014年   896篇
  2013年   745篇
  2012年   844篇
  2011年   807篇
  2010年   660篇
  2009年   694篇
  2008年   617篇
  2007年   703篇
  2006年   659篇
  2005年   474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special GRB 130310 A was observed by Fermi Gamma-Ray Burst Monitor and Large Area Telescope,with T90~2.4 s.With a combination of a Band function and a blackbody(BB)function,the time-resolved spectral analysis of GRB 130310 A confirmed that there is a sub-dominate thermal component in the early period(e.g.,slice T0+[4.03-4.14]s)spectrum with BB temperature(kT)being~7~5 keV,which can be interpreted as photosphere emission.The precursor of GRB 130310 A can be fitted well with a BB component with kT~45 keV,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in burst.It suggests that the radiation of GRB 130310 A is in transition from thermal to non-thermal.Such a transition is an indication of the change in jet composition from a fireball to a Poynting-flux-dominated jet.A very high peak energy is obtained in the first time bin,with the peak energy Ep of the Band component for Band+BB and Band model being~8.5~5.2 MeV and~11.1~7.4 MeV,respectively.Afterwards,the Ep drops to~1 MeV.The Ep evolution patterns with respect to the pulses in the GRB 130310 A light curves show a hard-to-soft evolution.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igh peak energy Ep within the photosphere and internal shock model is difficult.It also suggests that at least for some bursts,the Band component must invoke a non-thermal origin in the optically thin region of a GRB outflow.Assuming the redshift is z~0.1~8,the radius of the jet base r0~109 cm to allow(1+σ15)>1 in line with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e magnetization parameter at~1015 cm(σ15).However,the value of(1+σ15)is■1 in the zone z around 3 for r0~109 cm,suggesting the non-excluded possibility that the origin is from ICMART with a low value.The photosphere-internal shock seems capable of interpreting the high peak energy,which requires electron Lorentz factorγe~60 andεe~0.06.  相似文献   
2.
《世界地质(英文版)》2020,(1):I0002-I0002
The journal of Global Geology(English Edition)is sponsor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Geoscienc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Northeast Asia,Jilin University of China(ISSN 1673-9736,CN22-1371/P).The former name of the journal was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相似文献   
3.
4.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耦合指数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江苏省县域企业发展水平和民间资金规模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结果表明:①2007—2016年县域企业经济发展水平整体稳中向好,空间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得以改善,传统苏北、苏中远落后于苏南的形势在逐渐好转;②民间资金规模在时间演化过程中呈现"两段式"的发展态势,空间上苏南与苏中、苏北呈现差异化的演进趋势;③县域企业经济发展水平与民间资金规模在空间耦合关系上呈现"东南极化、西北滞后"的特点;④县域企业经济发展水平与民间资金规模呈现一定的正向相关性,但其相关性在减弱。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埋入式光纤与隧道衬砌的耦合性能,分别从理论与试验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验证。构建了光纤、中间体和基体结构力学分析模型,进行光纤应变传递机制理论分析,计算了光纤应变传递效率;使用钢筋混凝土梁模拟隧道衬砌,进行了2组不同加载速率的试验。其中,在同一根梁内(同一工况)设计6种光纤的布设方式,以位移控制的方式在梁跨中部位进行单点多级加载,使用BOFDA(布里渊散射光频域分析)技术分别对6条光纤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6条光纤均可以有效监测梁从开始加载至钢筋开始屈服阶段,光纤与梁耦合性最好;钢筋开始屈服直至梁破坏阶段,光纤应变不再增加甚至减小或呈现出光纤断裂的状态,此过程光纤与梁耦合性较差;除开槽埋入式光纤的有效监测应变差为3 000×10?6外,其余布设方式光纤有效监测应变差为2 000×10?6;光纤在长距离(>>146 mm)埋入式布设情况下可认为其应变传递效率接近100%,2组不同试验结果呈现相似规律。在北京市新机场线地铁暗挖隧道CRD工法区间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监测结果表明分布埋入式光纤布设工艺是可行的,可为分布式光纤技术在地下工程结构监测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耦合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山区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的耦合关系分析,可以揭示山区人地关系的变化过程和机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山区农村人地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小农经济变迁驱动土地利用转型,土地利用转型进一步促进小农经济变迁。在阐述土地利用转型及小农经济变迁内涵和特征基础上,结合实证探讨二者间的耦合机理,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参考。研究表明:① 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相互影响,耦合演进。② 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重点体现在农村宅基地、耕地及林地三类用地上。③ 中国小农经济已发生四次变迁,而山区小农经济变迁在第四次中表现较为明显,其阶段特征主要为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土地流转频繁,土地规模经营趋势增强。④ 山区小农经济变迁引发耕地空间形态及功能转型,山区耕地转型进一步促进小农经济变迁。⑤ 山区小农经济变迁及农户生计策略非农化转变促使农户对宅基地结构及功能的需求发生变化;闲置废弃宅基地综合整治可显化农村土地资产价值,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促进小农经济变迁。⑥ 通过云南省砚山县耕地利用转型案例剖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的耦合机理。  相似文献   
7.
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阐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耦合协调性内涵及其交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决策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东北三省2003~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其主成分间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化过程。研究认为: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表现出随时间“先升后降”的特征,区内三省间差异明显,中心和门户城市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亦存在“先升后降”的时序变化特征,空间上表现为“南高北低”,低值区范围缩减明显;社会效益差异不显著,在南北方向上表现出“凸”字型分布特征;区域生态环境效益整体较高,高值区由集中趋向分散。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间耦合协调关系在各时间节点均表现为失调,且以中度失调为主,但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的三效益耦合协调关系相对较好,向协调方向发展,哈长与辽中南城市群地区协调性优于其他区域,吉林省与辽宁省东部的部分城市协调关系趋向恶化。城市土地利用效益间关系失调主要受复合因素的作用,经济效益滞后是制约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关系提升的主因,生态环境效益滞后不是限制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性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9.
埃迪卡拉纪普遍缺乏有效的同位素年龄和生物地层资料,碳同位素(δ~(13)C_(carb))常用来作为其内部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标准。目前,关于埃迪卡拉纪扬子地台δ~(13)C_(carb)地层的研究多集中在中上扬子区,扬子地台东缘下扬子区的研究则较少。本文详细分析了扬子地台下扬子区邵家山剖面地层序列和δ~(13)C_(carb)特征,发现邵家山剖面以碳酸盐岩为主,为该时期典型的浅水相沉积;δ~(13)C_(carb)值分布范围为–2.6‰~5.7‰,均值为0.9‰±0.3‰。剖面的下部、中下部、中上部以及上部的δ~(13)C_(carb)负漂移幅度分别为1.6‰、4.1‰、7.6‰和3.2‰,可分别对应峡东地区的EN1/CANCE、EN2/BAINCE、EN3/DOUNCE和EN4/BACE。对比分析扬子地台典型的8个浅水相剖面发现:盖帽白云岩广泛发育EN1/CANCE,δ~(13)C_(carb)分布在–6‰~0‰之间;EN3/DOUNCE在各剖面均有发育,漂移幅度均大于4‰,最大可达15.6‰; EN2/BAINCE仅在峡东地区的剖面发育,漂移幅度可达8.2‰; EN4/BACE在大多数剖面发育,漂移幅度为1.2‰~8.7‰。其中, EN4/BACE可作为广泛采用的埃迪卡拉系—寒武系界线的划分依据,而EN1/CANCE和EN3/DOUNCE可作为扬子地台埃迪卡拉系内部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伊朗扎格罗斯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造山带之一,前人对其构造演化历史的研究尚存争议。前陆盆地蕴藏着丰富的造山带热史信息,为研究造山带的隆升和剥露历史提供了重要途径。本研究选取位于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前缘中部的Kuh- E Bedush向斜和Kuh- E Murdeh向斜翼部出露的第三纪陆相红层(Agha Jari组)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1个粗砂岩样品进行磷灰石(U- Th)/He测试分析。11个样品共得到38个单颗粒年龄,年龄区间为0. 8~79. 9Ma。大部分样品的单颗粒年龄比较分散,表明这些样品没有发生完全热重置。相反,位于Murdeh向斜剖面最底部的样品,(U- Th)/He年龄小于其对应的地层年龄,并且集中分布在8. 3~6. 8Ma,表明该样品发生了完全重置并记录了最后一次剥露事件的时间。因此,我们认为扎格罗斯前陆盆地于晚中新世~7. 5 Ma经历了一期快速剥露事件。此外,我们发现未重置的(U- Th)/He年龄大致分布在四个时间段:晚白垩纪—早古新世、早—中始新世、渐新世、早—中中新世。根据所得热年龄并结合前人研究设定了三种不同的热史,正演模拟结果与实际样品拟合较好,由此推断出前陆中部Agha Jari陆相红层沉积物可能来自于:①晚白垩世以来以蛇绿岩套为主的仰冲体持续剥露;②萨南达季- 锡尔詹变质带(SSZ)渐新世和中新世逐渐加速的剥露;③渐新世末堆积在仰冲体之上的同造山期砾岩,在中新世的大规模逆冲作用下重新剥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