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牛晓露  刘飞  冯光英  杨经绥 《地球科学》2018,43(4):1350-1366
安山岩是俯冲相关构造环境的特征岩石;对安山岩的研究,可以获得俯冲作用发生时代和俯冲过程的相关信息.报道了中天山地块南缘乌瓦门地区早志留世安山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岩石成因和构造属性,为南天山洋及中天山陆块南缘构造演化提供制约.研究表明,乌瓦门安山岩具有安山结构,组成矿物为普通辉石、钙质角闪石、斜长石和钾钠长石,为高钾钙碱性粗面安山岩;全岩SiO2=56.23%~59.28%,K2O=2.70%~3.37%,Na2O=3.32%~4.11%.其锆石U-Pb年龄为430 Ma,形成于早志留世晚期.微量元素组成上,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La/Yb)N=18.5~20.9;Eu负异常不明显,δEu=0.82~0.88;富集Ba、Th、U,亏损Nb、Ta、Ti;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06 2~0.707 5,εNd(t)=+2.96~+3.01;这些数据揭示乌瓦门安山岩为安第斯型陆弧岩石,起源于被俯冲带相关流体交代的地幔楔,并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古老地壳的改造.早志留世晚期,南天山洋向中天山陆块下俯冲,构成成熟的洋-陆俯冲体系;中天山陆块南缘为活动大陆边缘,发育典型的安第斯型陆弧岩石组合.   相似文献   
3.
秘鲁Don Javier斑岩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on Javier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南美安第斯成矿带中段,秘鲁中南部-智利北部巨型斑岩铜钼金多金属成矿带上,矿区主要出露Yarabamba超群花岗闪长岩岩基和英安斑岩岩体,矿体呈筒状,主要赋存在英安斑岩体及其围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矿体产出形态特征,对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进行探讨。对黄铁矿-石英和黄铜矿(辉钼矿)-石英2个成矿阶段的石英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成矿阶段矿石中发育富气相-液相、气液两相及含NaCl子矿物三相3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87~499℃,含NaCl子矿物包裹体的盐度w(NaCleq)为30%~42%,密度为1.08~1.21 g/cm3,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高盐度的NaCl-H_2O体系,为岩浆热液来源的成矿流体。流体包裹体特征还表明,流体的沸腾作用是引起成矿流体中矿质发生沉淀富集的重要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4.
南美安第斯地区成矿区带划分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卢民杰  朱小三  郭维民 《矿床地质》2016,35(5):1073-1083
南美安第斯成矿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Cu、Au、多金属巨型成矿带,产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Cu、Au、多金属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找矿投资热点地区之一。文章在系统收集资料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安第斯成矿带的基底组成、构造_岩浆演化、板块俯冲形式、成矿作用以及主要成矿类型的差异,将安第斯地区自北而南划分为3个Ⅱ级成矿省和14个Ⅲ级成矿带,并对各成矿区带的地质与成矿特征进行了概要阐述,为安第斯地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基础,也为中国企业在该地区的矿产勘查、开发投资提供了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5.
秋中地区中生代火成岩构造组合为类安第斯型,具时间分段性。按岩浆-构造事件序列,早侏罗世至晚侏罗世呈顺时针的pTt轨迹,而从晚侏罗世源于软流圈的岩浆底侵陆壳底部并对陆壳底部并对陆壳加热开始至早第三纪期间呈逆时针的pTt轨迹。说明粤中地区在中生代时期极可能是一大陆碰撞造山与大陆边缘造山复合的造山带。  相似文献   
6.
首次在藏东南发现一套早白垩世的陆相火山岩, 称雅则火山岩, 全岩 Rb Sr 等时线年龄1074 Ma。其主体是高钾的安山岩系, 以强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 La/ Nb 比值 > 2 为特征, 属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 微量元素等指示它产出在安第斯型陆缘环境。其南延即滇西南的腾冲铁窑山大松坡消减型花岗岩带 (100~112 Ma), 反映新特提斯洋在早白垩世有过一次重要的消减过程;晚白垩世的花岗岩具不同的岩石组合和成矿特征,记录了消减后的陆弧碰撞事件。  相似文献   
7.
南美洲成矿区带划分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潮  陈玉明  赵宏军  姚仲友  郭维民 《地质通报》2017,36(12):2134-2142
南美洲是全球成矿规律研究的热点地区,区内优势矿产资源铜、铁、铝土矿、锡、铌、锂、金、银等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全球矿产勘查投资的重点地区。根据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结合实际矿床(点)空间分布、主要成矿类型及其成矿背景,对南美洲开展了三级成矿区带划分,共划分出2个Ⅰ级成矿区,9个Ⅱ级成矿省和42个Ⅲ级成矿带。阐述了南美洲成矿区带划分原则、命名规则、优势矿种、主要成矿时代等。以圭亚那地盾成矿省(Ⅱ-1)泛亚马孙成矿带(Ⅲ-2)为例,概述了Ⅲ级成矿带的优势矿种、矿床类型、赋矿岩系、控矿因素等,总结了区域构造演化、变质作用、岩浆活动等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金丽  张泽明  董昕  刘峰  于飞  王伟  徐方建  沈昆 《岩石学报》2009,25(7):1695-1706
拉萨地体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其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与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消亡和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密切相关,是揭示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关键之一。本文报道了在拉萨地体东南部林芝岩群中发现的石榴石二辉麻粒岩。这种岩石的共生矿物为石榴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拉长石、富钛角闪石和黑云母,其原岩相当于基性岩,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为T=747~834℃和P=0.90~1.35GPa,形成深度可达45km。与麻粒岩伴生的石榴石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中锆石的U-Pb定年研究表明,它们的变质作用发生在85~90Ma。结合在林芝岩群中广泛发育的同时代岩浆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我们认为拉萨地体南部在晚中生代发生了强烈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南部白垩纪形成的冈底斯岩基是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向北部的欧亚大陆之下俯冲形成的安第斯型会聚板块边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研究证明,冈底斯岩基主要由钙碱性和埃达克质的花岗闪长岩组成,但本文报道了在冈底斯带东南缘产出的紫苏花岗岩。这种岩石主要由中长石、微斜长石、顽火辉石、透辉石、石英、富钛的黑云母和角闪石组成。在化学成分上,其铁镁指数FeO/(FeO+MgO)=0.47~0.50,钙碱指数MALI为-3.97~+0.11, 铝饱和指数ASI为0.83~0.92,是典型的镁质、钙碱性、准铝质紫苏花岗岩。计算出的结晶温度为850~950℃,压力>0.4GPa,形成深度为13~15km。紫苏花岗岩中的锆石为岩浆结晶成因,两个样品的U-Pb定年分别给出了87Ma的相同加权平均年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冈底斯带南缘晚白垩纪的紫苏花岗岩形成在典型的大陆岩浆弧环境。紫苏花岗岩和伴生高温麻粒岩的存在为冈底斯带在晚中生代经历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提供了更加确凿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华北北部二叠纪陆壳演化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目前围绕华北北部(包括华北克拉通北缘和北邻的兴蒙造山带)的二叠纪的构造背景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其中一种影响较大的观点是古亚洲洋的演化持续到二叠纪末-三叠纪初,由于大洋板块向华北克拉通之下的俯冲,导致克拉通北缘成为"安第斯型"大陆边缘。活动陆缘有从早期(C2)的板块俯冲-汇聚向晚期(P2-T1-2)板块拆离-陆缘伸展演变的趋势,论证多偏于岩浆作用。本文将从沉积建造、变形、变质、岩浆活动以及区域构造背景等角度对此观点进行讨论,本文将研究区晚古生代陆壳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1)法门阶之前的中泥盆世是兴蒙造山带的主造山阶段;(2)晚泥盆-早石炭世进入后碰撞阶段;(3)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兴蒙造山带的年轻陆壳在伸展背景下,上叠的新生性裂陷槽构造而非大洋板块控制了同期的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这三阶段的地质事件在华北克拉通北缘都有相应的表现。研究区深成岩同位素年龄显示了中-晚泥盆世、早二叠世和晚二叠世三个峰值。为了揭示岩浆的形成机制,本文重点对研究区早二叠世(280Ma)和晚二叠世(260Ma)深成岩的岩石组合和Sr-Nd同位素特征进行对比研究。R1-R2图显示本区二叠纪深成岩组合与以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的安第斯型造山带不同。早二叠世深成岩具双峰特征,Sr-Nd同位素显示早二叠世深成岩与EMI地幔源区有更密切联系。受到前人对高寺台原始岩浆研究的启发,进一步认识到华北克拉通北缘在早二叠世时存在板内OIB岩浆沿着岩石圈断裂的上涌的过程。相比之下,晚二叠世深成岩多为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岩石碱性程度提高,中酸性岩石具高碱、高钾的特征。Sr-Nd同位素显示岩浆源区有向EMII演变的趋势,中-上部地壳熔融物质增多,暗示热活动带的上升。总之,从岩浆形成机制、岩浆源区演变的趋势和岩浆时空演化等诸多证据都表明:二叠纪深成岩的形成更多地与板内自身热演化有关,与安第斯型造山带有明显区别。兴蒙造山带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因此可以从更大的构造背景对它加以考察。中亚造山带存在8条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过碱性-碱性长石花岗岩带,它们共同都伴有双峰式火山岩。构造岩浆岩带横贯数千千米,北东走向的构造带显示了新的构造格局,高εNd(t)和低εSr(t)的同位素特征,反映了伸展背景下裂谷带的反复多次活动。总体上,中亚造山带作为增生的年轻陆壳,与华北克拉通及塔里木地块等一起从早二叠世开始,进入了新阶段的演化。从大陆岩石圈形成过程的克拉通化角度看,中亚造山带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是碰撞后的第一阶段的克拉通化,晚石炭-早二叠世进入克拉通化的第二阶段,大规模的新生的带状伸展构造出现,标志着深部作用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