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根据扫描电镜对从漓江河谷钻孔中的泥砾层取得的481粒石英砂表面形态特证研究结果:石英砂多数颗粒保持棱角状外形并遭受不同程度的磨蚀,具阶状贝壳断口,平直或弧形刮削面和多向擦痕,沿解理面破碎呈“V”字形沟和撞击碟形坑,以及微溶蚀孔、隙、蜂窝状溶孔群和SiO_2再沉积等表面形态结构特征。认为它是在第四纪古地理湿热气候条件下泥石流沉积的产物,物源可能来自境内或周边的泥盆系砂岩和境外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2.
作者根据庐山羊角岭红色泥砾的岩性特征,从地形和堆积物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庐山有第四纪冰川。  相似文献   
3.
庐山地区第四纪泥砾沉积物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庐山第四纪泥砾沉积物的砾石组构特征表明, 砾石岩性与山体基岩基本一致, 砾石的等体积球径较小, 加权平均砾径较中值砾径大, 分选系数大于1, 分选性差, φ值相对较小, 平均为0.66, F值相对较大, 在2左右, F/φ比值介于2.75~4.75, ρ值集中且较小, 为22.75%~37.75%, 砾石以棱角、次棱角状为主, 磨圆较差; a轴和ab面都倾向沟谷下游, a轴倾角集中且较小, 为7~8°, ab面倾角为7~21°, a轴较ab面具有更为优势的组构倾向; 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在4~5?范围内表现为峰; 石英砂颗粒为次棱角状, 贝壳状断口发育, 具平行擦痕、上翻解理片、V形坑和硅质沉淀。上述沉积学特征表明庐山第四纪泥砾沉积物系冰碛冰水沉积, 而非泥石流或河流堆积。   相似文献   
4.
5.
北京市平原区下伏的泥砂砾石层发现较早,但对其成因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通过对最新钻探资料的分析,经系统的古地磁样品测试,发现泥砂砾石层最早形成于上新世,距今约三百万年,这一时期的砾石层分布最广,厚度很大。此后更新世、全新世也有砾石层形成,但分布范围和厚度都显著减小。资料表明,上新世北京地区气候比较温暖湿润,不存在形成冰川沉积物的条件,此外第四纪的泥砾石层的分布和层位也与第四纪冰期的划分不能对应。北京市平原区下伏泥砂砾石层具有泥石流成因的基本特点,综合各种资料分析,应主要是洪水泥石流成因。  相似文献   
6.
李林强 《铀矿地质》2014,(5):271-275
钱家店凹陷中的含矿层位主要为上白垩统姚家组,在实际勘探过程中经常见姚家组发育的红色泥砾砂岩中存在铀的富集。笔者对钱家店钱Ⅱ块铀矿床红色泥砾砂岩的岩石学特征、U和Ra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色泥砾砂岩形成于还原性沉积环境,铀矿化主要在沉积成岩期富集而成。红色泥砾砂岩在成岩期后遭受氧化并发生铀的迁移。  相似文献   
7.
论李四光教授的庐山第四纪冰川是对泥石流的误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施雅风 《地质论评》2010,56(5):683-692
李四光教授1933年提出庐山存在第四纪冰川,是否确实,长期处于争论之中,争论的焦点在于庐山较广泛分布的泥砾混杂堆积到底是冰期冰碛还是泥石流堆积。笔者经多年研究得知:(1)牯岭站海拔1165m,现代气候记录告知,7月之气温必须下降20℃,处此高度的庐山才具备积雪成冰的条件,从而判断中纬度山地冰期降温无此可能;(2)沉积物特征包括砾石组成、砾径変化、基质组成、沉积结构、色泽、粘土矿物、擦痕特点等表明主要是泥石流堆积而非冰碛;(3)包围砾石的网纹红土与孢粉组成表明,沉积时期为暖温带—亚热带湿热环境,而并非寒冷冰川环境;(4)借助何培元等著作中古地磁年代以及高价铁与低价铁元素之比值推算古温度,如上述推算古温度的方法正确,就可推断李四光所定庐山冰期、大姑冰期、鄱阳冰期及何培元定的大排冰期基本上在中国西部与北半球处于间冰期的时段内,排除了具有积雪成冰川的可能性。李四光的学术误解及其社会名望导致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研究走过了一段弯路。  相似文献   
8.
Ch.Schlü  chter 《第四纪研究》1989,9(3):286-290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介绍庐山地区一次短暂的考察中所观察到的有关这一地区第四纪地质和冰川作用的一些现象。其目的不在试图以此解决庐山的古冰川问题,而只是想提出一点多少与前人不同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杨达源 《地质论评》1990,36(2):125-129
野外考察中发现庐山羊角岭的泥砾混杂堆积体中发育有推挤构造、滑动构造以及巨大岩块的沉陷构造等,因而认为该泥砾混杂堆积体属Lawson(1981)的冰碛物分类中的次生的消融冰碛(Secondary meltout till)。  相似文献   
10.
湖南津市黄牯山第四纪泥砾混杂堆积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南省津市黄牯山发育一套泥砾混杂堆积,前人曾认为属冰川成因。近年笔者对该套堆积的沉积层序、结构组成、横向变化、砾石组构与表面特征等作了详细考察,发现堆积中下细上粗的层序特征,砾石扁平面的优选定向,沿层理经差异风化和磨蚀所形成的假"冰川擦痕",由壳状裂口经磨蚀、圆化所形成的凹面石,沉积体短距离内的相变,以及周边仅有低矮丘陵的地貌背景等,表明泥砾混杂堆积为泥石流产物,而不是冰川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