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0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810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193篇
地质学   2250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199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不同地形下的山地气候变化对于植被生长、不同动物种群的生存习性及对气候的应激性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陕西秦岭地区1959—2016年32个国家站的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Anusplin插值法、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稳健回归和Theil-sen回归法等方法分析了山区地形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结论如下:(1)58年来秦岭四个坡向上年均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年降水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温度随坡度的增加表现出下降趋势;除秦岭南坡西段外,降水随着坡度的增加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均不显著。(2)年尺度上,秦岭山地南坡和南坡东段的气温呈显著增温趋势,南坡西段和北坡呈不显著增温趋势;四个方向上的降水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秦岭山地四个方向上的干湿等级为正常,北坡和南坡西段的干湿状况一致,58年年均SPEI均为0.07,南坡东段较暖湿(0.08),南坡较暖干(0.05)。(3)季节尺度上,秦岭山地四个方向上除了夏季外,其他季节的气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温趋势,降水均呈下降趋势。秦岭四个方向上四季干湿变化属于正常等级。秦岭北坡出现春季干暖化趋势;南坡秋季较暖湿;南坡东段和西段的冬季呈暖湿化特征;南坡西段夏季呈现暖干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西秦岭温泉花岗岩体岩石学特征及岩浆混合标志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温泉花岗岩体由酸性端元的寄主岩石和暗色微细粒镁铁质包体群及基性岩墙群组成。无岩浆混合作用或岩浆混合作用较弱区段,寄主岩石以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为主.显示正常的花岗岩结构构造岩浆混合作用强烈区段。岩石的异常结构构造十分发育.矿物之间自形程度差异显著.常见包晶反应、包含结构、交代边、熔蚀边、交代蚕食的港湾状结构构造及交代缝合线、矿物镶边、斜长石异常环带和矿物残留等,多见指示岩浆混合的标志性矿物针状磷灰石。暗色微粒包体中多见寄主二长花岗岩中的捕掳晶。包体的形态、结构构造以及与寄主岩石强烈地成分交换等均是岩浆混合作用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洛坝铅锌矿床位于黄诸关韧脆性变形带所波及的范围内,断裂、褶皱、劈理、节理等形态构造类型均很发育,经对小型构造的统计及应力场分析证明,矿区变形主要是在海西—印支期长期存在的南北向古应力场持续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北秦岭侵入岩带中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晋宁旋回的中晚期阶段。主要岩石类型包括辉石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证明,这些岩石主要形成于B型俯冲和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中,而钾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的伸展阶段。据此,该侵入岩带揭示了北秦岭褶皱带在晋宁旋回中晚期阶段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商州市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州市金矿区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与中秦岭造山带接合部的北秦岭南部边缘。该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均产于中元古界武关岩群控矿韧性剪切带之中。受左行剪切作用控制呈雁行状排列的单条含金石英脉中金矿构造透镜体规模小、品位低、间隔大而不利于机掘开采。同一条控矿韧性剪切带内发育走向相同,倾向相反,含金石英脉交汇部位矿体变厚,品位增高,因而是成矿有利地段。深大断裂附近出露的构造蚀变岩带有一定找矿潜力,建议加强基础地质研究,以发现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6.
熊耳群为玄武粗安岩-英安流纹岩组合,大红口组为粗面岩组合,属B类的过渡型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具以太华群为岩浆房的壳幔混染型成因;秦岭群和宽坪群为变拉斑玄武岩建造,属A类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具幔源型成因;二郎坪群和丹凤群属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C类石英角斑岩浆系列与A类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共存,具壳幔双层混合型成因。  相似文献   
7.
二郎坪群是东秦岭造山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火山建造中广泛发育有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文章总结并分析了南阳盆地东、西两侧二郎坪群中3个典型矿床(刘山岩、水洞岭和上庄坪)的研究资料,把二郎坪群VMS矿床分为3类:Zn-Cu型矿床(刘山岩矿床);Zn-Cu型与Zn-Pb-Cu型矿床(水洞岭矿床);Zn-Pb-Cu型矿床(上庄坪矿床).从刘山岩矿床到水洞岭矿床,再到上庄坪矿床,铜的含量减少,铅的含量增多.二郎坪群VMS矿床矿石富集LREE、Ce负异常及Eu正异常,说明矿床为热液成因.石英和重晶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建造水,南阳盆地以西,矿床成矿流体中伴有较多古大气降水.矿石的硫同位素特征说明,二郎坪群VMS矿床中的硫可能为地幔岩浆硫和海水硫的混合硫.围岩与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说明矿石和围岩可能来源于相似的物源区,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地幔或下地壳深源物质,而水洞岭矿床明显有上地壳浅源物质的混染.研究表明,南阳盆地以西的水洞岭和上庄坪矿床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海环境,盆地规模较小,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大;而南阳盆地以东的刘山岩矿床可能形成于远洋盆地,盆地到达成熟阶段.用地震泵模式可解释二郎坪群VMS矿床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8.
秦岭造山带的印支运动及印支期成矿作用   总被引:27,自引:10,他引:17  
秦岭碰撞造山经历了长期的板块构造的俯冲-碰撞的构造演化,于印支期最终完成对接拼合,形成了统一的中国大陆,并由此转入陆内变形。众多Au、Mo多金属矿床的同位素年龄资料表明,印支期是秦岭的重要成矿期,其成矿作用明显受到构造演化的控制,反映特定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作用过程。秦岭印支期成矿作用不仅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作用的先导和开始,奠定了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的基础,而且为碰撞期和碰撞期后构造体制快速转换的研究提供了依据。重视秦岭以及中国印支期成矿作用的研究,对正确认识秦岭成矿带的区域成矿规律、造山带演化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建立符合中国和东亚实际的印支期成矿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秦岭温泉斑岩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温泉钼矿位于甘肃省武山县温泉乡陈家大湾,大地构造位置属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西段,是2000年后发现并正在勘查的斑岩型钼矿床.含矿的温泉岩体为中浅成侵入杂岩体,从海西期到燕山期有四期10次侵入.主体相为印支期侵入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燕山期早期的花岗斑岩穿插于主体相中,花岗斑岩与矿化密切相关,矿(化)体产出于燕山期花岗斑岩和附近的围岩中.地袁矿化呈脉状零星分散、不连续,品位低.共圈出矿(化)体40条,在地表下20~50m深处矿化连成一体,构成面型矿化.已经控制矿体范围近0.3km2,南北长近800m,东西实际控制宽400m,控制厚度最大445m,最小37m.钼矿体主要由充填于各向原生节理、裂隙中的相互平行或网状含钼石英细脉组成,矿石矿物组合简单,围岩蚀变较弱.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混入了大气降水和地下水,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214±7.1Ma,属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周缘山脉抬升-剥露过程的FT证据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主要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结果结合温度.时间热模拟反演的研究,探讨准噶尔盆地周缘造山带的抬升.剥露作用过程及其差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周缘造山带自晚三叠世至新近纪至少经历三次大的抬升-剥露事件,结合样品位置分析,推测准噶尔盆地周缘造山带的抬升-剥露作用具有明显不均一特征.始于晚三叠-早侏罗世的山脉抬升作用范围有限,仅局限于准噶尔东北缘;但是,发生在中-晚白垩世(~115~95Ma)的这期构造抬升作用在盆地周缘的所有山系都有记录;古近纪早期(~60~50Ma)在准噶尔盆地北缘有一期隆升事件,但该事件也仅仅局限于盆地北缘;新近纪~25Ma以来发生在巴里坤(博格达山)的局部抬升冷却事件,仅仅局限于天山北缘,而此时准噶尔盆地的东西两侧山脉可能相对稳定.推测该期抬升事件应是印-亚碰撞的远程效应在天山地区的构造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