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711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王诗扬  卢天丕 《贵州地质》2018,35(3):225-232
本研究以地层岩石学、环境水文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在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典型区核查采样检测的基础上,开展了贵州省内富(Sr)地下水赋存与分布规律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富(Sr)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寒武系、三叠系白云岩以及侏罗系砂岩地层中,受地质构造控制,在平面上从黔西南、黔中、黔北呈条带状集中分布。研究成果揭示了贵州省内富(Sr)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空间分布,对在贵州省内开展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的勘查评价、规划管理和推动贵州省饮用水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意义。  相似文献   
2.
湘南地区泥盆系碳酸盐岩分布广泛,文章在分析湖南省新田县新圩富饮用天然矿泉水形成的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成因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影响富集的因素,揭示出泥盆系碳酸盐岩分布区富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成矿规律:泥盆系佘田桥组泥灰岩中的高丰度、相对封闭的地下水循环交替条件和弱的水动力条件是形成富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根本条件,循环深度和水温是富集的重要影响因素。湘南地区台盆相佘田桥组泥灰岩分布区是寻找富饮用天然矿泉水的首选靶区,特别是平缓的溶丘岗地地区的阻水断裂上盘以及靠近岩浆岩岩体和区域导热断裂附近是寻找富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3.
对山西大同桑干河流域富土壤的研究表明, 其表层土壤元素含量为108.7×10-6~413.9×10-6, 平均值为261.7×10-6, 是中国土壤A层的1.57倍. 深层土壤元素含量为106.2×10-6~467.0×10-6, 平均值279.2×10-6, 是中国土壤C层的1.65倍. 区内表、深层土壤富是围岩在地下水的作用下, 在水中溶解, 随之迁移并在盆地富集的结果. 区内前寒武纪变质岩中的含量最高达1 259×10-6, 是的主要物质来源. 表、深层土壤中与Ba、B、Cr、La、Nb、Na、As、Sb、Si等关系密切. 盐碱土是主要的储土壤类型. 耕地中含量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 通过富土壤资源潜力评价, 圈出富土壤面积1 104 km2, 占调查区面积的69.87%, 其中适宜开发区面积442 km2. 区内具有较好的富优质土地资源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
马莲河流域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高原区,按储水介质和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黄土潜水、基岩潜水和基岩承压水三类,利用2015—2018年流域的295组地下水水化学数据,分析了地下水中(Sr2+)的质量浓度水平、垂向分布及沿流向分布的特征,并采用因子相关性研究地下水中Sr2+的来源和富集成因。结果表明:马莲河流域地下水富现象显著,黄土潜水、基岩潜水和基岩承压水中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14 mg/l、1.39 mg/l和5.24 mg/l;地下水中富集成因主要是含矿物天然状态下的水-岩作用,黄土潜水、基岩潜水和基岩承压水三类地下水中Sr2+的主要来源分别为碳酸盐岩与铝硅酸盐岩、碳酸盐岩与硫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的溶滤作用;地下水中Sr2+的质量浓度沿流向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在不同区域中随深度变化的趋势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通常样品的87Sr/86Sr和143Nd/144Nd同位素比值分析采用SRM987、JNdi-1作为标准物质,它们分别是纯的碳酸盐和氧化物,适用于监控质谱测试过程。中国现有的钐-钕地质和铷-年龄标准物质,分别为玄武岩和钾长石,它们与很多地质样品的基质存在差别。仅有这两种基质的标准物质不能有效地监控不同地质样品Rb-Sr、Sm-Nd同位素分析过程,因此研制不同岩性的Rb-Sr、Sm-Nd同位素标准物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采集中国典型地区的橄榄岩、榴辉岩和花岗岩作为候选物,严格按照《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JJF 1006-1994)和《标准物质定值的通用原则及统计学原理》(JJF 1343-2012)等相关标准物质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研制了橄榄岩、榴辉岩和花岗岩铷-、钐-钕同位素标准物质(编号为GBW04139、GBW04140、GBW04141),其中橄榄岩标准物质适用于高Mg、Fe,低Rb、Nd含量样品的分析,榴辉岩和花岗岩标准物质适用于含有难溶副矿物的岩石样品的分析。每个标准物质具有6个特性量值,Rb、Sr、Sm和Nd含量分布分别为0.16~64μg/g、12~560μg/g、0.1~3.2μg/g和0.3~15.3μg/g,87Sr/86Sr比值分布为0.70446~0.71309,143Nd/144Nd比值分布为0.51115~0.51267,同位素比值精度达到或优于同类标准物质。这些特性量值更接近实际样品,使用时将更加有效和方便。该系列标准物质可用于校准仪器和评价方法,并能有效监控实验室此类样品的铷-、钐-钕同位素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那棱格勒河尾闾盐湖(一里坪干盐滩、东台吉乃尔盐湖、西台吉乃尔盐湖和察尔汗盐湖别勒滩区段)赋存了我国目前最大的卤水锂矿床。那棱格勒河及其尾闾盐湖锂的物源仍存在一定争议,主要有围岩风化、古湖残留、含盐系地层淋滤、油田水、深部水等,目前缺乏有力的地球化学证据。本文系统采集了那棱格勒河流域及其尾闾盐湖不同水体样品16件,分析了其主、微量元素含量及、硫同位素组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区域水体中锂的来源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如下:那棱格勒河水锂含量(0. 45~0. 79 mg/L)比楚拉克阿拉干河支流(0. 00~0. 05 mg/L)高出一个数量级,其高锂含量主要受洪水河支流的补给;洪水河高锂含量与其上游热泉水的补给有关,该热泉水锂、含量高、 87 Sr/ 86 Sr比值偏高, δ 34 S值偏低,与青藏高原典型热泉水地球化学特征(锂含量0. 4~34. 8 mg/L,含量0. 07~4. 24 mg/L, 87 Sr/ 86 Sr比值0. 71224~0. 71259, δ 34 S值- 10. 6‰~7. 6‰)较一致。那棱格勒河水(0. 71170)和尾闾盐湖卤水(0. 71143~0. 71156)相似的 87 Sr/ 86 Sr比值,以及研究区河、湖水硫同位素组成符合主要蒸发浓缩过程 δ 34 S值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均证明研究区尾闾盐湖卤水锂资源主要受那棱格勒河的补给;而古湖残留水、盆地西部含盐系地层淋滤水或油田水具有明显不同的水化学特征和、硫同位素组成,这些水体对研究区尾闾盐湖锂补给的贡献较小,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7.
同位素已经成为全球海平面变化、造山运动、古气候和古环境等全球地质事件研究与对比的有效工具之一。本文以四川盆地东部地区早中三叠世蒸发岩的野外剖面和钻孔岩心为主要研究对象,测试了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石盐岩的同位素组成,并建立了相应的同位素演化曲线。研究结果显示,碳酸盐岩的87Sr/86Sr值平均为0.707 895,硬石膏岩的87Sr/86Sr值平均为0.708 174,石盐岩的87Sr/86Sr值平均为0.708 177,同时碳酸盐岩的87Sr/86Sr值从早三叠世的0.707 413快速增加到中三叠世早期的0.708 515,而后呈现下降趋势。从总体上看,这些87Sr/86Sr值与全球早中三叠世同期的87Sr/86Sr值数据接近,说明四川盆地东部地区早中三叠世钾盐的物质来源大部分为海水,并沉积于海相沉积环境,同时由于火山...  相似文献   
8.
孙伟  陈明  何江林  曹竣锋  王东 《沉积学报》2015,33(2):265-274
西藏羌塘盆地中生代发育广泛的海相碳酸盐地层,前人对该区地层的对比研究多局限于古生物地层学,本文尝试通过同位素地层学方法对上侏罗-下白垩统索瓦组地层进行全球对比。根据同位素地层学的基本原理,本文在对样品进行显微组构分析、阴极发光分析、Ca、Si、Sr和Mn等元素含量分析及评估其对同期海水代表性和样品溶解过程合理性的基础上,测试了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上侏罗-下白垩统同位素组成,并建立了相应的演化曲线,进行了全球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同位素组成与前人已公布的同期海水同位素组成数据较为接近,其演化曲线与国际上已公布的同位素演化曲线有着较好的可对比性,晚侏罗-早白垩世时期全球海平面的变化和侵蚀作用的强弱是控制同位素演化曲线的主要因素。此外,通过对索瓦组海相碳酸盐同位素的研究,我们认为索瓦组的顶部可能延伸到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近而说明了羌塘盆地在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还存在大规模的海相地层。  相似文献   
9.
10.
自1948年瑞典地质学家Wickman提出同位素地层学开始,海洋碳酸盐岩的同位素在探索地质历史过程中的古海平面、古气候变化和全球性构造运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简述了目前海洋同位素的应用,并回顾了海洋物质来源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历史,综述了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物质来源研究一直是海洋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早期以陆源研究为主,获得了大陆众多主要河流的同位素组成数据,并估算了全球河流通量和组成特征。90年代以后,在大洋钻探计划和深海钻探计划的带动下,幔源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集中探讨了洋中脊高温热液与洋壳玄武岩的作用机制和向海洋输入的通量,初步认为海水与洋壳玄武岩主要发生同位素交换,同位素交换率随深度而降低,但玄武岩含量基本不变。与此同时,洋中脊侧翼和与弧相关环境洋壳的低温热液系统同位素组成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