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利用已构建的浙江枝吻纽虫cDNA文库,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gelsolin和actin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其中,gelsolin的cDNA全长1947bp,5′-非翻译区62bp,3′-非翻译区778bp,开放阅读框1107bp,编码369个氨基酸;actin的cDNA全长为1830bp,5′-非翻译区167bp...  相似文献   
2.
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了浙江枝吻纽虫热休克蛋白70(DzHSP70)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该基因在重金属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DzHSP70cDNA全长2827bp,包括294bp的5’UTR、628bp的3’UTR和编码634个氨基酸残基的1905bp的开放阅读框。HSP70家族的3个签名序列以及细胞质特异性调控基序EEVD等特征元件在DzHSP70中高度保守。重金属离子Fe3+、Pb2+和Cd2+均可上调该基因的表达,其中Pb2+的毒理效应最强。研究结果表明DzHSP70可能参与了机体对于重金属的解毒过程。  相似文献   
3.
记辽宁一新翼龙化石(喙嘴龙亚目)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姬书安  季强 《江苏地质》1998,22(4):199-206
记述了辽宁北票四合屯炒米甸子组中一新翼龙化石,该翼龙个体极小,两翼展开仅约40cm。化石具有同形齿、长尾、极短的翼掌骨和非常发育的后肢第Ⅴ趾等特征,因而无疑可归入喙嘴龙亚目喙嘴龙科(Rhamphorhynchidae),并代表一新属种弯齿树翼龙(Dendrorhynchuscurviden-tatusgen.etsp.nov.)。该化石是我国及东亚晚侏罗世喙嘴龙类翼龙的首次记录,它的发现有力地表明包括中华龙鸟和孔子鸟在内的辽西四合屯化石层的地质时代应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4.
凝溶胶蛋白(Gelsolin)作为一种重要的肌动蛋白调节蛋白,在机体的多种生理和病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采用细胞MTT染色法,Hoechst33342/PⅠ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浙江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zhejiangensis)的gelsolin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r-gelsolin)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30μg/ml的r-gelsolin作用于胃低分化粘液腺癌MGC803细胞24h后,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达到最高,约为34.53%。荧光染色显示,r-gelsolin使MGC803细胞的正常形态发生改变,细胞核出现核固缩,破裂,产生凋亡小体等现象。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仪证实,r-gelsolin可以阻滞MGC803细胞于S、G2期,影响细胞分裂的进程,并促使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湛江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zhanjiangensis)、中华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sinensis)及疣多枝吻纽虫(Polydendrorhynchus papillaris)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序列,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其他纽虫序列,对它们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26个中华枝吻纽虫个体共检测到长度为467-468 bp的9个单倍型,5个湛江枝吻纽虫个体的长度均为469 bp,共检测到3个单倍型,2个疣多枝吻纽虫个体的长度均为474 bp,共享1个单倍型;核苷酸序列A、T、G、C的含量相似,碱基组成均表现出AT含量偏倚,即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中华枝吻纽虫9个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和湛江枝吻纽虫3个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均为0.002 1-0.004 3;而3种枝吻纽虫16S rRNA基因序列彼此之间的遗传距离却均超过0.24,显示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特别大,分子系统树(NJ)的拓扑结构也显示,3种枝吻纽虫没有聚成1支,而是各自成支,结果支持3种枝吻纽虫分别为独立有效物种.中华枝吻纽虫与2种脑纹纽虫(Cerebratulus lacteus、C.marginatus)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54、0.169,明显低于与其同属的湛江枝吻纽虫的遗传距离(0.242),表明中华枝吻纽虫与前两者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而与后者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在NJ树上,中华枝吻纽虫没有与湛江中华枝吻纽虫聚为1支,而是其9个单倍型聚为1支后,与2种脑纹纽虫(C.lacteus、C.marginatus)聚为1支,且有高达94%的支持率,这表明枝吻纽虫属(Dendrorhynchus)并非单系,也提示将中华枝吻纽虫划入脑纹纽虫属(Cerebratulus)会更合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