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264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相和储层物性参数是油藏表征的重要参数,地震反演是储层表征和油气藏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随机地震反演通常基于地质统计学理论,能够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源进行综合,建立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储层模型,因而得到广泛关注.其中,概率扰动方法是一种高效的迭代随机反演策略,它能综合考虑多种约束信息,且只需要较少的迭代次数即可获得反演结果.在概率扰动的优化反演策略中,本文有效的联合多点地质统计学与序贯高斯模拟,并结合统计岩石物理理论实现随机反演.首先,通过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获得一系列等可能的岩相模型,扰动更新初始岩相模型后利用相控序贯高斯模拟建立多个储层物性参数模型;然后通过统计岩石物理理论,计算相应的弹性参数;最后,正演得到合成地震记录并与实际地震数据对比,通过概率扰动方法进行迭代,直到获得满足给定误差要求的反演结果.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能够更好地表征储层空间特征.相控序贯高斯模拟的应用,能够有效反映不同岩相中储层物性参数的分布.提出的方法可在较少的迭代次数内同时获得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岩相和物性参数反演结果,模型测试和实际数据应用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陈庆 《江苏地质》2018,42(3):476-480
石门坎—保和地区位于云南个旧多金属成矿区西南部,成矿背景复杂,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和多样性。利用研究区1∶1万土壤化探数据,采用泛克里格法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不同层次的成矿异常信息。结果表明:主因子F_3包含Mo-Au-Sb等元素,反映成矿过程中的岩体和热液相关信息;主因子F_4包含Sn-Bi-W元素,指示中低温热液矿化环境; Sb沿杨家田断裂呈串珠状分布,反映了由北东向构造控制的空间变化特征,与已知矿点对应良好; Sn元素异常在研究区北部呈双峰状环形分布,推测受隐伏岩体或者断层控制。根据元素组合异常F_3和F_4的分布规律,结合地质资料圈定出2个找矿靶区,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牛旭刚 《地质与勘探》2023,59(4):817-827
通过对甘肃省陇南文康地区的地质背景分析,采用区域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17种常量元素含量数据,分别运用传统统计学方法、S-A(能谱密度-累计面积)多重分形滤波法,确定成矿元素(以Au为例)异常下限值,圈定化探异常。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S-A多重分形法所圈定的异常面积小、数量多,传统统计法圈定的面积较大;两种方法圈定的异常展布方向基本一致,与研究区内已知的矿点吻合度高。本次研究认为S-A多重分形法所圈定的异常基本位于传统方法所圈定异常的内带之中,重点突出,与矿床空间位置对应关系较好,便于野外开展工作。同时在传统异常周边提取了部分低背景区的弱异常,这些弱异常可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新靶区。  相似文献   
4.
于2016年7~12月和2017年4月的旱、雨季期间,以金沙江干热河谷苴那小流域内的银合欢(Leucaena Benth)林地、车桑子(Dodonaea angustifolia)灌丛地和扭黄茅(Heteropogon cantortus)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网格法和土钻法采集并测定了(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应用经典统计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该区域不同林草植被下坡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含水量总体较低,雨季显著大于旱季,旱、雨季均表现为灌丛地>草地>林地,呈中度至强度变异(0.07~0.28之间)。(2)不同林草植被下旱、雨季土壤水分具有相似的空间自相关性,自相关系数均由正向负转变,但由正向负转变的滞后距离有所不同,且雨季大于旱季,呈中等或强等空间自相关性。(3)不同林草植被下的土壤水分空间结构不同,林地、灌丛地和草地旱雨季最佳拟合模型均为球状模型;相同林草植被下各土层旱、雨季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但旱季的分布格局差异更显著,不同林草植被下深层土壤水分分布比表层土壤水分的分布更为复杂,土壤水分呈明显的斑块或条带状分布,含水量高值区和低值区位置不固定。总之不同林草植被类型会改变局部地段土壤水分空间分布,降雨会加强这种差异的趋势,但土壤水分仍具一定空间连续性。  相似文献   
5.
Shuaipu Zhang  Mingan Shao 《水文研究》2017,31(15):2725-2736
Temporal stability of soil moistur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hydrological monitoring since it emerged. However, the spatial analysis of temporal stability at the landscape scale is often limited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sampling numbers. This work made an effort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variations of temporal stability of soil moisture in an oasis landscape. The specific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were to explore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temporal stability and to determine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emporal stability in the desert oasis. A time series of soil moisture measurements were gathered on 23 occasions at 118 locations over 3 years in a rectangular transect of approximately 100 km2. The nonparametric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standard deviation of relative difference (SDRD), and mean absolute bias error (MABE) were used to quantify the temporal stability of soil moistur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oral stability of soil moisture was depth dependent and season dependen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oil moisture in a deep soil layer and between two same seasons generally had a high temporal stability. SDRD and MABE were spatially autocorrelated and exhibited strong spatial structures in the geographic space. The concept of temporal stability can be extended to describe the time‐stable areas of soil moisture with geostatistics. 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SDRD and MABE in describing the temporal stability of soil moisture and in identifying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emporal stability. In this case, MABE was a better alternative to estimate the areal mean soil moisture using representative locations than SDRD. Land use type, soil moisture condition, and soil particle composition were the dominant controls of temporal stability in the oasis. These insights could help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temporal stability of soil moisture in arid regions.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5年8月份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监测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PCA/APCS)受体模型定量解析了重金属元素镉(Cd)的可能来源,并结合地统计学插值了Cd的源贡献量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镉污染主要存在3个可能来源,源头及贡献率分别为工业污染(18.8%)、陆地径流输入(66.0%)、生物活动等自然因素(13.6%),并且各个源头贡献量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状况,其中工业污染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靠近陆地区域,陆地径流输入的分布呈现由近岸向外海逐减降低的特征,生物活动等自然因素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远离陆地的外海区域。  相似文献   
7.
对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进行分析,对于茶树种植及宜种性评价意义深远。该研究主要是利用1 km×1 km表层土壤采样数据,借助地统计学和GIS技术对日照茶树种植区表层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N,P,K2O,S含量相对较丰富,而其他营养元素相对较贫乏;营养元素富集区大致以西湖、秦楼、岚山头3个镇为顶点呈三角分布。  相似文献   
8.
基于应用土壤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环境评价和资源预测的需求,本文独立开发了基于土壤地球化学数据的资源与环境评价信息系统。系统融合了反距离加权插值模型以及具有稳健变异函数的地统计学克里格插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引人了非线性的多维分形插值模型;同时,系统结合资源与环境预测和评价的实际需求,集成了单因子指数、地累积指数、环境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9.
对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进行分析,对于茶树种植及宜种性评价意义深远。该研究主要是利用1 km×1 km表层土壤采样数据,借助地统计学和GIS技术对日照茶树种植区表层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N,P,K2O,S含量相对较丰富,而其他营养元素相对较贫乏;营养元素富集区大致以西湖、秦楼、岚山头3个镇为顶点呈三角分布。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abcikovo hydropower plant and the diversion of the Danube River over 25 km into an artificial channel in 1992 influenced the groundwater regime of the region considerably. Statistical and geostatistical methods are used to quantify changes of different groundwater characteristics on the Hungarian side of the river based on observations in the time period 1960–2000. External drift kriging was used to interpolate groundwater levels and the other related variables. While mean groundwater levels did not change appreciably, there ar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variability.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he groundwater levels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 annual cycle decreased near the old river bed of the Danube. The water-level fluctuations of the Danube have a decreased influence on the groundwater dynamics.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water levels in wells have also chang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