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8篇
  免费   2748篇
  国内免费   2356篇
测绘学   264篇
大气科学   422篇
地球物理   1508篇
地质学   9142篇
海洋学   1725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509篇
自然地理   1116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332篇
  2022年   422篇
  2021年   443篇
  2020年   440篇
  2019年   530篇
  2018年   417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527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488篇
  2009年   503篇
  2008年   474篇
  2007年   500篇
  2006年   474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448篇
  2003年   449篇
  2002年   483篇
  2001年   483篇
  2000年   450篇
  1999年   408篇
  1998年   392篇
  1997年   452篇
  1996年   392篇
  1995年   418篇
  1994年   363篇
  1993年   300篇
  1992年   279篇
  1991年   236篇
  1990年   254篇
  1989年   208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3篇
  1951年   4篇
  1946年   3篇
  194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2.
3.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郑州地区现代的地貌类型进行划分,以现代地貌数据作为聚落分布的基础平台,结合已有的调研成果,从不同时代遗址分布的地貌特征与生存环境需求、聚落分布变化与河湖地貌变迁的关系等方面,对郑州地区西周前古聚落的生境选择与自然环境变迁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水源是先民生存繁衍的基础,但水环境的优劣在郑州文化迁徙中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在郑州地区先民们聚落的选址位置与湖泊消亡变迁也十分微妙。全新世以来,裴李岗的聚落只能选址在老湖积高地上。到了仰韶时代,聚落开始向湖沼边岸地带扩散。从龙山时期到商代,随着西部湖泊的萎缩消亡而向东发育,人类逐渐向低处转移,直至占据湖积平原。聚落的分布密度和范围逐渐从郑州西部扩迁到东部,尤以商代的遗址分布特征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对沉积环境水介质的变化较为敏感,是研究沉积物沉积时古气候、古环境的有效手段。选取了对沉积环境介质较为敏感的锶(Sr)、钡(Ba)、铜(Cu)、铀(U)、钒(V)、镍(Ni)、钍(Th)等元素作为判别指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上新统油砂山组、狮子沟组和更新统七个泉组三套富锶岩层的古气候和古沉积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从油砂山组到七个泉组沉积时总体上为干旱的气候环境;湖盆水体的盐度较高,表现为咸水环境,且从油砂山组到七个泉组随着地层变新,盐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油砂山组、狮子沟组和七个泉组沉积时湖盆水体均表现为中等分层、湖水循环较为顺畅的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生态水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格局水文机制的新学科。湖泊湿地作为中国5大类天然湿地类型之一,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业已成为生态水文学的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和分支,其核心在于研究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多时空尺度的水文与生物格局、过程的耦合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论文首先概述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理论,内涵、外延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凝练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的方法体系、思路及框架;针对目前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亟需加强研究的重点方向。在此基础上,以长江中游的典型通江湖泊湿地——鄱阳湖湿地为例,通过开展的湖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与模拟研究的典型案例,阐述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的变化及其植被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论文对于构建涵盖湖泊湿地水资源、湖泊湿地生态景观格局与流域管理、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管理等方向在内的战略研究体系,完善湿地生态水文研究与流域生态与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延长油矿延223井晚古生代孢粉组合研究以及古植被的恢复,探讨了该区晚古生代孢粉植物化石组合的地层学和古气候意义。根据孢粉化石主要属种的时代分布及其在各样品中百分含量的规律性变化,自下而上建立了3个孢粉组合:Gulisporites cochlearius-Laevigatosporites minimus组合、Sinulatisporites-Florinites组合和Lueckeisporites permianus-Platysaccus radialis组合。根据对划分孢粉组合的特征分析,通过与邻区及华北地区晚古生代孢粉组合的对比,探讨了孢粉组合的时代意义。通过孢粉组合,推测了相应时期的古植被类型,并与前人在相同地质时期所建立的大植物化石带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各地质时期植被的兴起、发展、繁盛以及衰退绝灭的历史过程,研究区二叠纪植物群属于典型的华夏植物群,反映了一种温暖潮湿的热带雨林气候,二叠纪晚期随着松柏类植物所占比例的增加,气候有变干旱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9.
10.
Col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climatic changes and environment evolution,espectial-lyin the aspect of calamities,are made on the history documents of past 1500 years about Haiˊan region,Jiangsu Province.There existed two obvious flooding-drought frequently-occurring periods:one was from 1550 AD to 1850 AD and another was 100 AD to 1200AD.The period of 1550 AD to1850 AD is interrupted by two relatively arid and cold climatic periods:one was from 1630 AD to 1700 AD and another was 1750 AD to 1820 AD.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e calamity periods is that they occurred by turns,and sometimes,both drought and flooding occurred in the same year.The instability of the climatic changes in the Little Ice Age may be the main reason of the frequently-occurring flooding and drought in Haiˊan region.Research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frequently-occurring periods of flooding and drought is in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lar activity,and therefore,occurrence of the flooding and drought may be in relation with the intensity of the solar activity.This hypothesis may need further stud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