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春明 《极地研究》1997,9(3):67-71
本文对西南极菲尔德斯形变网GPS监测数据的误差特性进行分析,利用数理统计原理检验了数据中的系统误差,提出了削弱这类系统误差的方法。该方法有3个特点:1.以监测网中两个稳定点为基准;2.对监测网数据进行尺度因子改正与坐标变换迭代计算;3.归算后监测网点位结构不变。经改化处理后的数据,基本上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亮 《地质力学学报》2021,27(5):835-854
根据西南极已发表的中—新生代古地磁数据,对西南极不同地块进行了古大陆重建。识别出古太平洋板块对西南极构造演化影响广泛的两次构造事件:一是120~100 Ma古太平洋板块内翁通爪哇-马尼希基-希库朗基大火成岩省的喷发与全球板块洋壳扩张速率高峰期引起的西南极瑟斯顿岛-埃茨海岸与东玛丽·伯德地快速南向移动;二是古太平洋-凤凰板块洋中脊在~100 Ma俯冲至西南极之下导致的以罗斯海区域为主的岩石圈伸展、瑟斯顿岛-埃茨海岸与玛丽·伯德地远离东南极以及南极半岛发生南向运动与顺时针旋转。证明太平洋板块俯冲与西南极板块运动的耦合关系。未来需要在西南极获得更多具有准确年代学限制的可靠的古地磁数据,这将对西南极的构造演化模式提供更多的制约,并有助于深入理解南极大陆的构造演化过程、板块生长与裂解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3.
西南极乔治王岛发育有一套高钾低铝的拉斑玄武岩,夹火山碎屑岩,属于岛弧火山岩系列。该岛还保存了南极最长的冰川沉积记录,是研究南极冰盖演化历史的重要证据。乔治王岛出露的新生代陆相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叶、孢粉、茎干、无脊椎动物化石及鸟类足印的痕迹化石等,从始新世到早中新世,化石逐渐减少,表明植物多样性呈明显下降趋势,幸存的稀疏植被被严格限制在冰川周缘的苔原物种上。冰海相地层与古生物研究表明,晚渐新世海相地层主要对应高能环境,早中新世海相地层对应低能环境。对乔治王岛新生代古生物特征及古环境的探讨,不仅理解了古生物及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也为重建南极古环境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4.
出露在利文斯顿岛中部的白垩纪火山岩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组合,基本属于钙碱性系列,但具有低钾拉斑玄武岩的某些特点。岩石富集Rb、Th、Ba,轻度亏损Zr、Ti、Hf、Nb,较强亏损Cr和Ni,而且随着岩浆从基性向酸性成分的演化,富集(或亏损)程度加大。岩石的轻稀土元素中度富集,岩石的(Ce/Yb)CN比值较低。白垩纪火山岩形成在一个造山环境,是南设得兰岩浆弧的一部分。然而,在利文斯顿岛不同地区出露的岩石其化学性质有所区别,因此认为它们可能源于不同的岩浆体系。在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利文斯顿岛中部处于一个独特的浊积扇的构造环境。主要产在利文斯顿岛中部和汉那角的鲍勒斯山组火山岩与其它地点的中生代火山岩相比,无论岩相学特征还是岩石化学性质均有所不同。因此认为它们的产生同时受到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和该地构造位置所控制。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成分中碱高硅低,并且通常表现出高铝的特点,这些性质与百耳斯半岛的玄武岩极为相似。区域上火山活动不断发展,活动中心逐渐向北东迁移,导致粗玄岩岩颈和岩席生成,最后是英云闪长岩的侵入。更新世至现代的依诺特角组橄榄玄武岩以化学成分中的低硅高碱含量区别于中生代火山岩。岩石的高M值  相似文献   
5.
西南极乔治王岛北海岩火山岩的^40Ar/39Ar和K—Ar年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40Ar/^39Ar、K-Ar和激光微区等时线方法,对乔治王岛北海岩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区的火山活动从晚白垩世延续到始新世末期,主要喷发时代为始新世。岩石的年龄由南西向北东依次变新,表明乔治王岛的火山活动中心在不断迁移,与整个南设得兰群岛火山岩的时、空分布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6.
7.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晚三叠世迈尔斯陡崖组形成于海底浊积扇中扇的上、下部分,发育着许多海相遗迹化石.在采集到的样品中鉴定共有15个遗迹属、16个遗迹种,其中有10个可以鉴定到遗迹种、两个比较种,4个只鉴定到遗迹属,未鉴定到遗迹种;并建立了1个新遗迹属及新遗迹种是文献中从未发现的.除新遗迹属种外,其余14个遗迹属,15个遗迹种都曾经在深海相浊积岩内发现过,Belorhaphe、Glockerichnus、Lophoctenium、Rhabdoglyphus、Paleodictyon、Sublorenzinia、Spirophycus、Strobilorhaphe、Tuberculichnus、Cochlichnus等属于浊流前产生在深海相泥岩内的高度分异的雕画迹(Graphoglyptida),它们产于泥岩却保存为上覆砂岩底面的铸型凸起.FucusopsisNeonereites却产生在砂岩内代表浊流后形成的沉积后遗迹组合.这些遗迹化石属深水的Nereites遗迹相,为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增添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含砾泥岩层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利文斯顿岛赫德半岛中分布的一套主要由复理石相岩石组成的低级变质沉积岩(迈尔斯陡崖组)被认为是中- 新生代火山岩的基底(晚古生代- 早中生代?)。以前含砾泥岩在迈尔斯陡崖组局部地点曾有零星报道,但详细的地质填图确认此地有四层含砾泥岩分布。研究表明,这些含砾泥岩可能是水下碎屑流沉积,其生成环境可能是海底扇中扇的水道。对比在南极半岛所发现有大量的含砾泥岩,则进一步表明利文斯顿岛早期地质特征可与南极半岛相比,两者在中- 新生代岩浆弧形成之前处于相同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综合分析和研究了采自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主体海槽中PC10孔(753cm长)的全部室内外资料:岩芯、粒度特征、矿物组分、生物尸体群和年代学等,指出了整个岩芯柱代表了区内112.5ka以来冰-海环境的沉积。沉积作用包括生物硅质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和浊流沉积等。其中生物硅质沉积作用,不论在高水位/间冰期或低水位/冰期均占主导地位,不同的是低水位/冰期沉积物中陆源碎屑物含量低且矿物成分和岩屑成分较单一,而高水位/间冰期则相反,且前者沉积速率低于后一时期,这一沉积特点与中低纬度情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郑祥身 《极地研究》1995,7(3):24-35
本文综合近年研究中新获得的资料和证据,对利文斯顿岛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和火山作用特点作了综合性的介绍。百耳斯建造是该岛最老的火山岩地层,由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生成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集块岩以及泥岩、页岩等组成,分布在岛西部的百耳斯半岛。中白垩世的鲍勒斯山组主要出露在岛的中部,是由安山岩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夹层组成的一套蚀变火山岩系。汉那角剖面的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及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均具有中白垩世的年龄。晚白垩世火山活动的产物以粗玄岩为代表,集中出露在西多斯角一带。伴随着火山活动,始新世英云闪长岩侵入白垩系火山岩地层。更新世至现代则有依诺特角组橄榄玄武岩在岛的东北部产出。上述火山活动随时间演进而自北西向南东不断迁移的特点,与整个南设得兰群岛火山作用的发展趋势相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百耳斯半岛熔岩、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和西多斯角的粗玄岩等白垩纪火山岩基本属于钙碱性岩系并且具有低钾低镁的特点。早第三纪的英云闪长岩继承了橄榄玄武岩和粗玄岩的成分特点,同是南设得兰群岛岩浆弧中生代-新生代火山作用的产物,在钙碱性岩系岩浆演化的晚期生成。而鲍勒斯山组的熔岩和汉那角的熔岩表现出岩相学和岩石化学性质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