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云  杨忠方  凌道盛  陈鹏  肖昭然 《岩土力学》2022,43(7):1825-1832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一些垃圾场地被再次利用进行工程建设。垃圾土具有高压缩性、可降解性,其纤维成分具有一定的加筋作用,这些特性给垃圾场地中静力触探、沉桩、旁压试验等工程的开展带来新的挑战。为此,基于考虑纤维加筋作用的垃圾土本构模型和大变形理论,通过引入中间变量,将孔扩张问题转化为求解一组给定边界条件的常微分方程组,继而给出垃圾土中排水柱孔扩张问题的弹塑性理论解。通过将退化解与既有基于修正剑桥模型的柱孔扩张解答对比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超固结比和纤维含量对柱孔扩张过程中孔周应力分布和应力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黏性土相比,垃圾土具有更大的塑性区半径;随着超固结比和纤维含量的增加,孔壁处极限压力和塑性区半径分别呈增加和减小趋势,不同纤维含量的垃圾土经历塑性阶段后,均达到泥状物成分的临界状态线附近。  相似文献   
2.
GM(1,1)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的核心预测模型,对GM(1,1)模型的建模条件进行研究是提高模拟精度的基础.采用理论证明和数值算例相结合的方法对GM(1,1)模型的建模条件进行研究,拓展了经典灰色预测模型的级比判定条件.结果表明:当原始序列的累加序列值都相等时,发展系数不存在;提高原始序列光滑度不是提高模拟精度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3.
Résumé

Des mesures hydrométriques classiques et l'imagerie 2-D de résistivité électrique (IRE) détaillée ont été combinées avec le prélèvement de traceurs pour identifier les processus hydrologiques en jeu dans un bassin versant semi-aride de la province Cap-Oriental, en Afrique du Sud. L'étude des événements de précipitation et d'écoulement a souligné la forte relation qui existe entre les précipitations et les caractéristiques de la génération des écoulements. L'observation du potentiel hydrique du sol ainsi que du niveau d'eau souterraine a mis en évidence le développement d'une nappe perchée dans le sol. Ces résultats sont confirmés par des séparations d'hydrogrammes à base de traceurs et illustrent le rôle important des écoulements souterrains superficiels. L'étude par IRE a permis de mieux connaître la structure du sous-sol. Finalement, l'étude par IRE, combinée avec des mesures obtenues par réflectométrie en domaine temporel (TDR), a permis d'extrapoler à des mesures sélectives de teneur en eau. Pour récapituler, l'utilisation et la combinaison de différentes méthodes de terrain ont mené au développement d'un modèle conceptuel du fonctionnement hydrologique de ce bassin versant. Le rôle dominant des mécanismes de subsurface a été démontré.  相似文献   
4.
Abstract

Abstract Generating pulses and then converting them into flow are two main steps of daily streamflow generation. Three pulse generation models have been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Markov chains for the purpose of generating daily intermittent streamflow time series in this study. The first one is based on two two-state Markov chains, whereas the second uses a three-state Markov chain. The third model uses harmonic analysis and fits Fourier series to the three-state Markov chain. Results for a daily intermittent streamflow data series show a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odels.  相似文献   
5.
沈孝宇 《地球科学》2005,30(4):493-497
对饱水软粘土的预压排水主固结研究应从其排水的本质出发, 即从软土在预压过程的含水量变化上研究主固结量的变化规律, 利用土的基本性质指标导出主固结比基本公式及主固结量(沉降量)、绝对主固结量、绝对固结度等理论计算方法.与传统的算法不一样的地方是这些算法与预压荷载(即固结应力) 无关系, 直接计算出主固结的效果及评价预压排水固结地基处理卸载的可行性.利用上述基本公式亦可导出剩余主固结量、主固结速率等计算式.通过实例的分析, 证明上述理论方法与观测的数据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中国旱涝巨灾长期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范垂仁 《海洋预报》2005,22(3):11-16
文中从影响旱涝巨灾物理机制入手,对巨灾研究采用“立体的、动态的、全方位”的思路和做法,选用1951年~2003年全国受旱涝面积七大流域主要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同相应的天文、海温、环流特征量等通过微机计算,从2000多万数据中选出6%相关系数大于0.4的数据建立模型图,经分析验证可知:造成我国巨灾旱涝首位是海温,其次是环流特征量;而年月太阳黑子数,日月食是做好超长期预撒因子最理想指标;近日点、远日点、立春日期三者三年滑动平均指针是计算预测巨灾早涝定量值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7.
刘特培  秦乃岗  郭贵安 《地震》2003,23(1):90-94
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华南地区12例中强以上地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有8例在震前响应比值有明显的高值( Y≥ 2. 0)异常显示, 通过对响应比值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 响应比对5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中短期预测效果, 因此响应比理论可作为华南地区地震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时空变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厦门市为例,首先对PM10平均浓度数据进行趋势性、周期性和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气温、降水强度、降水日数、风向等气候因子对PM10浓度变化在时间上的影响,同时使用了交叉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月平均降水日数和PM10大气污染指数(API)为优(PM10浓度<0.05mg/m3)的月内天数百分比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最后利用从遥感影像获取的地表覆盖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与局部PM10年平均浓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市PM10浓度年内变化无明显的上升和下降的趋势,但有显著的周期性,分别为3、7和29天,气候因素对PM10浓度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月平均降水日数对API为优的月内天数百分比的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滞后周期大约为3个月,局部PM10年均浓度与该地区的土地覆盖类型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植被覆盖的比例越大,该地区的PM10年平均浓度就越小。  相似文献   
9.
广西木论两种珍稀濒危植物的元素背景值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着重分析了木论喀斯特林区珍稀濒危植物单性木兰和翠柏两种植物中13种元素的背景值,同时分析了这两种植物内的元素迁移。单性木兰和翠柏体内的元素含量顺序较相似,并且同一元素在两种植物体内的含量也较相似,但单性木兰的Si含量要比翠柏的高,而Cu的含量比翠柏的低。单性木兰和翠柏对大多数元素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两种植物对N,P,Ca ,Cu的归还系数相似,单性木兰K,Al的归还系数比翠柏的高,但Mg,Si,Fe,Zn的归还系数比翠柏的低。单性木兰和翠柏的归还系数与吸收系数相似,说明这两种植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元素的吸收和归还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相似文献   
10.
日粮水平对周期性变温模式下刺参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变温对不同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有所不同,对部分种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由于种类或温度设置等差异,研究结果各有差异.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生长和生理水平上对一定程度上的符合自然水域温度波动曲线的周期性变温具有积极响应,作者研究在2个变温平均温度(均温15,18 ℃),5个日粮水平(饥饿;0.3%初始体重;0.6%初始体重;0.9%初始体重;1.4%初始体重)下刺参幼参的生长、摄食和能量收支.结果表明,在饱食条件下,刺参在变温条件下生长率高于相应的恒温对照,(15±3) ℃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各日粮条件下,(15±3) ℃下刺参的生长率均高于(18±3) ℃下对应日粮组.随日粮水平的升高,食物吸收率(FI)和食物转化率(FCE)显著升高.食物转化率变温组均大于恒温处理组,且在均温15 ℃下变温组显著高于恒温组(P<0.05).在能量分配模式中呼吸能占比例最大,且随变温均温升高而显著增加,是造成不同温度下刺参生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在(15±3) ℃和(18±3) ℃下,刺参以能量表示的维持日粮值分别为0.39%和0.51%,与相关资料报道的恒温状态下维持日粮相比,一定程度上的变温并不会提高刺参的维持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