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测绘学   134篇
大气科学   929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49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TOGA/COARE国际合作考察期间(1992年10月─1993年2月)获得的267次定点(2°S,155°E)定时高空大气探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发现1992年12月─1993年2月低空存在一支西风急流,有两次分别持续半月之久,而1992年11月的两次赤道西风急流,因无赤道高空急流配合,仅持续2d便消失。本文还指出:(1)赤道低空西风急流是各种海-气指数产生ENSO异常的重要信息;(2)赤道高空急流有滞后赤道低空急流2d左右的响应关系;(3)赤道低空急流是纬向水汽输送的狭窄通道。  相似文献   
2.
李孟植 《海洋预报》2003,20(3):7-11
南海是热带气旋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热带大气环流系统,在热带气旋预报工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在分析一些气象图表资料的基础上,对2002年第20号热带风暴(米克拉)的形成、发展及消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从形成的背景环流,气旋的结构等方面入手,总结出一些该气旋所具备韵特有流场,从而为以后的南海自生热带气旋预报工作积累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3.
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分析了中国沿海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的传播特性,讨论了多种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与压缩波、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并与Hamilton和Chen等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海底浅层介质存在切变模量,切变波可以被测量出来,切变波速为50—600m·s-1,测量频率在50—200kHz之间,用波速比可以评价海底浅层介质的应力 应变性质。研究工作有助于描述和评价中国沿海海底浅层介质声学物理性状,并为最终建立中国沿海海底地声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5.
暖切变型江淮梅雨锋结构及其形成和维持机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胡伯威  彭广 《大气科学》1996,20(4):463-472
对在1991年7月上旬特别稳定的梅雨形势下持续10天的特大暴雨期作了合成和典型过程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暖切变型江淮梅雨锋天气系统模型。它在自由大气层表现为结构竖立的相当正压切变线和一种不同于经典地转动量近似的带状准二维运动场。边界层的浅层锋生倾斜环流以及偏于切变线轴以南的Ekman抽吸与自由大气层中基本上由积云对流加热驱动的竖直环流相互依存和耦合,造成持续的大暴雨。这种系统的初生和中断后复苏的机制可能是由斜压性极弱的副热带高空东移的短波扰动在低层“湿度锋”带紧南侧触发导致的一种带状CISK。  相似文献   
6.
赵重安 《贵州气象》2005,29(2):15-17
对原始常规资料运用最优插值的方法,对2003年4月18日贵阳龙洞堡机场发生的一次强雷雨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客观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过程是在大尺度辐合环流背景下,由500hPa高空槽东移和地面冷锋过境而触发的,贵阳地区持续的高温和西南低空急流水汽输送,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和充沛的水汽条件,而垂直风的切变则使得对流发展更加旺盛,过程持续的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7.
汪卫平 《贵州气象》2005,29(2):23-26
就2004年9月上旬西南低涡引发的区域性大暴雨过程的形成、维持原因作初步的探讨和分析,指出中低层的强水汽输送和19号台风“桑达”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万雪丽 《贵州气象》2005,29(Z1):35-36
从天气学角度出发,对2005年4月28日晚贵阳市区遭受的强雷暴天气进行环境场分析,得出这次强雷暴天气是高原东侧短波槽在低层切变线上扰动生成局地中小尺度气旋形成强烈的对流天气.强雷暴天气产生前地面持续的增温,低层扰动逆温层的存在,使得大气低层积聚大量不稳定能量,同时持续加强的西南暖湿气流为强雷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相似文献   
9.
上海“8.5”特大暴雨的成因和特点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邵玲玲  黄炎 《气象》2002,28(8):47-50
利用WSR-88D多普勒雷达资料,通过分析2001年8月5日到8月6日产生于上海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研究探讨这次过程的降水成因和降水特点。发现副热带高压边缘偏南气流的风速辐合、螺旋雨带中强回波短带的合并加强、风的垂直切变产生的辐合以及热带系统的高效率降水作用是这次暴雨过程的降水成因和降水特点。并提出了预报这类暴雨系统需要注意的要点:强降水回波的发生和发展加强往往和风场中的局地强辐合区相联系,利用多普勒雷达连续演变的风场资料,可及时了解辐合区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提前作出强降水可能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00年6~9月淇、卫河流域降水资料,采用单元综合评判法确定流域暴雨日,并对暴雨日进行分型,确定暴雨预报天气学指标,建立暴雨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