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群阳  俞航东 《地理科学》2019,39(4):525-532
基于2003~2015年中国25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城市中高低技能劳动力耦合协调度进行衡量,并就扩大低技能劳动力规模对城市收入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为:过去10 a间,中国市级层面的高低技能劳动力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升,但上升幅度存在显著的区域间差异; 七大国土区域内部的高低技能劳动力耦合协调度差异不断扩大,表明城市间高低技能劳动力流动正在加速; SLM和SEM模型均表明,地市级层面的低技能劳动力比重、城市收入水平和城市规模三者正相关,说明城市经济规模越大,扩大其低技能劳动力比重,越有助于提升城市总体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以2009年开封市3个不同收入居民消费水平生活小区为例,采用居民生物资源和能源消费调查问卷数据,定量分析了2009年开封市不同收入水平小区居民的生活消费生态足迹。根据板桥小区、康平小区、龙成花园3 个小区的调查资料,分别计算了3个小区的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① 从3个小区人均生态足迹来看,总体上能源消耗的生态足迹较大;② 从3个小区居民生物消费的生态足迹来看,猪肉的人均生态足迹最大,奶制品次之,肉类食品和奶制品的生产需要较多的土地面积;③ 通过分析3个小区不同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板桥小区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耕地和草地;收入消费水平越高的居民,生态足迹越大,收入消费水平越低的居民,生态足迹越小。证实了高收入水平居民对生态以及资源的占用程度要远远大于低收入水平居民,造成居民生态占用以及碳排放的不公。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和江西六省份数据,对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和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收入水平和地区富裕程度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收入水平越高居民主观幸福感越强,收入水平较高的江浙沪地区居民幸福感水平高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鄂皖赣地区;收入差距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建立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是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爱心小屋”心连着心 “你好,你现在在哪里工作,收入和工作环境满意吗?”  相似文献   
5.
王毅  苗转莹  陆玉麒  朱英明 《地理学报》2022,77(10):2529-2546
在中国经济和城镇化都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厘清经济发展对城市宜居性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将宜居性作为一项“要素”引入生产函数研究框架,构建了经济发展对城市宜居性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基于2005—2019年中国40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 2005—2019年中国大中城市的宜居性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存在明显的维度分异和空间分异特征。② 总体上经济发展对城市宜居性的提高具有抑制效应,但这种效应在不同时间阶段和不同城市规模中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对于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前,以及规模较大的直辖市和部分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这种抑制作用比较显著;而进入新常态阶段后,经济发展对城市宜居性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③ 经济发展对城市宜居性的影响还存在门槛效应,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影响效应呈现出显著的倒“N”型门槛特征。当经济发展使职工平均工资处于6万元至8万元时,经济发展能明显提高城市宜居度。经济发展本身对城市宜居性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单一门槛抑制效应,但其负向影响呈现出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发现从“宏观指引”和“微观行动”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换乘优惠政策是促进城市居民低碳出行的重要手段,评估换乘优惠政策实施效果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随机森林的精细城市房价模拟模型,并将其模拟结果与换乘优惠政策实施前后的乘客IC刷卡数据耦合,实现对各收入水平乘客的准确划分,在此基础上通过优惠享受率、客流特征以及核密度分析等评估城市公共交通换乘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对2019年厦门市换乘优惠政策案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房价(表征居民收入水平)分布呈岛内高值集中、岛外低值均匀分布的特点,换乘优惠政策对中低收入水平乘客的吸引效果最强;当乘客出行总花费优惠至4元左右时,接驳客流吸引效果达到最优。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城市公共交通换乘优惠政策制定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居民出行活动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关系是公共交通、城市地理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获取居民出行活动信息主要基于问卷调查的方式,不仅成本高、样本量有限,且研究局限于定性讨论,研究结果易因受访者的主观意识而产生偏颇。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传感器记录的大规模人类活动信息为研究居民出行活动特征与居民收入水平关系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利用上海市居民时空轨迹数据,从居民出行活动的角度出发,首先构建居民出行活动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居民出行活动特征的主要成分;然后对主成分进行K-Means聚类,并针对不同出行活动特征的类别,分析居民出行活动特征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居民出行地点多样性与居民出行范围大小是反映居民出行活动特征的主要成分;②移动范围越小、移动地点多样性越低的居民类别,其平均工资水平越高;③不同移动性特征的类别平均收入水平差异与各类别居民工作地的产业发展有关。研究结论可为城市规划及相关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长沙县为案例,分析了当前农村居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农村集中居住应当遵循的原则;提出了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居民出行活动特征的个体经济水平推断方法。从出行轨迹的移动性指标、基于居住地的出行特征和出行活动链模式3个方面提取13维出行活动特征,以广州市居民出行日志调查数据为训练和测试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方法进行个体经济收入水平的推断与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最高80%的个体收入水平推断精度。基于家的出行特征(如工作时间(9:00-18:00)离家距离众数等、出行链模式)以及与出行范围有关的移动性指标(如最大距离、回旋半径)在推断个体经济水平上的重要性较高,而衡量出行地点空间异质性的指标(如空间多样性等)重要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非洲大陆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样的旅游形式,旅游业也被视作推动非洲大陆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引擎之一。利用非盟和世界经济论坛公开数据,对非洲国家旅游收入水平和旅游竞争力进行测度,比较其时空演变特征,并用雷达图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非洲国家旅游收入水平与旅游竞争力的空间差异相似,都呈现出北非、南非和东非相对较高,中西非相对较低的格局。(2)整体上非洲国家的旅游竞争力与全球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断减小,非洲国家的旅游竞争力在不断提升。(3)非洲各国旅游收入水平的时空差异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背景,以及非洲各国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有关,东非沿海国家的旅游收入水平增长最快。(4)非洲整体的旅游竞争力是较为落后的,尤其是在文化资源和商务旅行、国际开放度、航空设施、通讯设施和健康与卫生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