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复种指数遥感监测方法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6  
范锦龙  吴炳方 《遥感学报》2004,8(6):628-636
复种指数是反映水土光与自然资源利用程度的指标 ,其实质是沿时间序列 ,反映某一种植制度对耕地的利用程度。联系复种指数与时间序列NDVI曲线的纽带是农作物年内的循环规律。时间序列的NDVI值蕴涵着植被的生长和枯萎的年循环节律 ,经时间序列谐函数分析法 (HarmonicAnalysisofTimeSeries ,HANTS)重构的NDVI曲线 ,可以准确地反映农作物的出苗、拔节、抽穗、收获等物理过程。因此 ,根据时间序列的NDVI曲线的周期性 ,可以反向捕捉到耕地农作物动态的信息 ,进而得到耕地的复种指数。本文依据上述原理 ,提出复种指数遥感监测的方法 ,然后用 1999年至 2 0 0 2年 4年的VGT(SPOT4卫星vegetation数据 )旬合成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提取了复种指数 ,并利用地面样区观测结果和统计数据进行检验 ,取得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1998-2012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及动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国家、区域和省级三个层面上分析了1998-2012年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趋势,并基于Theil指数探讨了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差异,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从人文视角探讨了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全国尺度上,中国耕地复种指数总体上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在区域尺度上,复种指数最高的为中部地区,最低的为东北地区;而复种指数增长最快的是东北地区,最慢的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呈下降趋势。3中国31个省份复种指数各不相同,且差距大,复种指数增长最快的是新疆、宁夏和云南。4由Theil指数值的大小可知,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差异呈缩小态势,其主要原因为四大区域间的差异。5人口非农化比重对耕地复种指数产生了显著负向作用,产业非农化比重、农业政策、人均经营耕地和农村家庭人均经营纯收入对耕地复种指数产生了显著正向作用。最后,本文认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水平,促进土地流转,形成土地规模化经营,以及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及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惠农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惠农政策的诱致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国耕地复种水平。  相似文献   
3.
粮食总产量数据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宏观决策。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2003年我国粮食作物复种指数为112.9%,每亩粮食产量为289公斤,粮食总产量为4307.0亿公斤。2003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以下简称“土地调查”)耕地面积为18.5  相似文献   
4.
5.
论提高我国南方耕地复种指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国勤 《自然资源》1995,9(1):30-37
我国南方14省(区、市)耕地利用尚不充分,耕地复种指数还有较大潜力可挖,当前,人增地减,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农产品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充分利用现有每一寸耕地,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势在必行。本文在回顾建国40多年来南方耕地复种指数演变与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提高南方耕地复种指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了提高南方耕地复种指数的途径,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1999-2013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演变格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耕地复种是中国普遍的农业种植制度,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十分必要。本文基于1999-2013年1 km×1 km旬SPOT-NDVI数据和3期耕地数据,利用S-G (Savitzky-Golay)滤波方法,重建了农作物生长NDVI曲线;基于二次差分算法及相关阈值限定,提取了各时相复种指数;分析了1999-2013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① 中国耕地复种指数从北到南逐渐增加,其中种植制度上43.48%的耕地实行一年一熟,56.39%的耕地实行一年两熟,仅有0.13%的耕地实行一年三熟。② 1999-2013年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整体上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年均增加约为1.29%(P < 0.001);但空间差异明显,复种指数显著降低(P < 0.1)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2.12%,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交界地区,安徽中部,四川的成都平原,江西的鄱阳湖平原,湖南的北部和南部以及广西的中部;16.40%的耕地复种指数显著上升(P < 0.1),主要分布在甘肃的东部,陕西的渭河平原,山西的西部,河北、山东和天津交界处,山东的山东半岛和湖北的江汉平原。③ 耕地复种指数年际变化率与地形起伏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起伏度增强,复种指数上升;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复种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7.
8.
基于MODIS数据的2001—2018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复种指数的持续稳定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时高效地获取复种指数时空演变的详细过程信息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01—2018年500 m分辨率的MODIS09A1影像数据,利用小波谱顶点的快速自动检测方法获取了全国复种指数的时空分布图,并采用Mann-Kendall检验、启发式分割算法等方法开展了全国复种指数变化形式的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国耕地复种指数稳中有升,复种指数均值从2001年的1.14上升至2018年的1.30。全国6%的耕地面积复种指数发生显著变化(约13.5万km2),相当于一个安徽省的面积。复种指数增加面积约占变化面积的2/3,复种指数下降面积约占变化面积的1/3。其中,复种指数增加的面积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区、甘新区的休耕转为单季以及黄淮海区单季转双季,且集中在2004—2013年。2013年至今,全国复种指数仍呈增加趋势,黄淮海区单季转双季的面积保持持续增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复种指数下降的面积主要来源于2009—2013年长江中下游平原区的双季转单季。保持黄土高原区、甘新区的耕地有效种植面积以及黄淮区耕地的双季种植面积,适当抑制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的下降态势,对于稳定耕地复种指数、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近30a来耕地空间动态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GM(1,1)模型,分析了近30 a来甘肃省耕地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耕地复种指数的动态变化与耕地变化驱动力,并对未来耕地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甘肃省耕地面积时增时减,总体呈递减趋势;各市(州)与全省耕地变化相比存在明显空间差异;耕地复种指数呈波动性上升,虽然总体水平在上升,但是耕地复种指数并不高,耕地利用程度有待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GM(1,1)预测分析表明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影响因子不变的前提下,耕地面积将持续减少。  相似文献   
10.
成都地区种植制度的热量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勇  郑全红 《四川气象》1997,17(1):24-25,4
通过对成都地区现行种植制度的热条件,复指数及气候产量进行判别分析,得出本地区复种指数临界值,产气候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找出本地区最合理,最经济的复种指数,从而达到充分挖掘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稳定粮食生产,促进本地区“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