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26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脆弱态带与土地茺漠化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朱震达 《中国沙漠》1991,11(4):11-22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荒漠化是一种地质—生态灾难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KDN是一种GEOL-ECOL灾难,是发生潮湿的碳酸盐岩区的土壤侵蚀、土地退化与生态系统凋萎,致使人类很难生活在其中。KDN是我国四大GEOL-ECOL灾害中最难整治、最难摆脱贫困的地区。本文按国际公认的原则为准,认定“石山化”≠KDN,从地质结构性气候、物候和生态系统多因子厘定了KDN术语,认定人为扰动与人口超载是其产生的序参量。其过程最迟也是300多年前明清朝代屯垦开始,近半个世纪加速衰竭,森  相似文献   
3.
松辽平原区荒漠化形成与发展的地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卫星数据,结合实地地质调查、光释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cence, OSL)测年及孢粉数据,从地层、新构造和沉积环境等角度阐述了松辽平原晚更新世晚期湖积环境的形成与变化,提出了松辽平原晚更新世晚期湖积环境或湖积物质是区内荒漠化形成与发展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新疆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幅员辽阔,总面积为1.6×106km2,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6。但新疆远离海洋,气候干燥,沙漠面积7.3×105km2,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2/3。生态环境脆弱,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存环境。本文叙述了新疆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及成因和危害;开荒造田的历程;开荒造田中的经验和教训,指出了新疆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疆第三次荒漠化监测中的问题及其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回顾了新疆3次在荒漠化监测中所进行的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也是新疆开展荒漠化监测的基础;介绍了以遥感与地理信息为主要技术的荒漠化监测评价的方法;阐述了新疆第三次荒漠化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新疆荒漠化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难操作性和遥感数据源选用的随机性,进而对上述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以20世纪80年代末和2000年TM影像作为信息源,经合成、增强、几何纠正、镶嵌和人机交互判读并结合野外调查提取土地水蚀荒漠化信息,建立土地水蚀荒漠化空间数据库,结果表明:研究区水蚀荒漠化率为10.64%,以轻度侵蚀为主。水蚀荒漠化空间分异明显,在北部中山区形成三个集中分布区。研究期内土地水蚀荒漠化动态为整体扩展,局部逆转,程度加强;中度、强烈和严重水蚀面积增加,轻度的减少;发生逆转的主要为轻度水蚀土地。人类不合理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与脆弱的自然条件耦合是研究区土地水蚀荒漠化发生并扩展的全部原因。因此要从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入手,高度重视农牧交错带东段退化土地的综合防治,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2006,(3):47-48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宣布,2006年世界环境日庆典将在这里举行。这也是世界环境日庆典首次在北非国家举行。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和荒漠化”。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地理》2006,29(6):796-796
2006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塔里木河中下游荒漠化防治与绿洲生态系统管理研究与示范”,通过了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为研究内容,通过五年的研究示范推广,获得了多项理论和技术创新成果。其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前景广阔,能有效地解决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对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环境建设和经.弁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根据影响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的地质地貌、植被、气候和人类活动等特征,通过确定地域分异、发生学、多级序列等区划原则,建立了以地质地貌类型组合、气候为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区(Ⅰ级区)划分和以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空间分布特征为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亚区(Ⅱ级区)划分的指标体系。采用遥感方法,将中国北方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划分为贺兰山以西干旱沙漠、沙质荒漠化区;贺兰山-大兴安岭干旱、半干旱沙漠、沙质荒漠化区和大兴安岭以东半干旱、半湿润沙质荒漠化区等3个区和17个亚区。并对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区进行了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且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因此,近年来.青海湖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水位下降及水域面积减小、草原退化、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等。文章采用1975年MSS卫星图像及1987、2000年TM卫星图像作为遥感信息源,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方法,旨在查明青海满地区耕地、沙质荒漠化土地和水域等生态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化规律,为青海湖地区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结果表明,25a来,青海湖地区的耕地及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出现明显的扩大,而水域面积出现明显缩小,同时由于湖周各河流土壤侵蚀的加剧,在部分河流入湖处泥沙淤积较为严重,生态环境出现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