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太平洋撞击事件
引用本文:周瑶琪.太平洋撞击事件[J].世界地质,1986(4).
作者姓名:周瑶琪
作者单位:黑龙江第二地质调查所
摘    要:本文提出一个假说,解释了太平洋构造域的成因,并为二叠纪末全球性板块的破裂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机制。作者认为,全球性的大规模的板块运动是由于P—T间大规模的岩石圈破裂活动而开始的。而岩石圈的大规模破裂则起因子这一时期发生在太平洋地区的一起巨大规模的撞击事件。这一撞击事件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四大洋的形成。大量的证据表明,P—T之间地球上确实发生了一起巨大规模的外星体对地球的撞击事件,星伤就是经后期改造过的太平洋。太平洋作为一个经后期板块运动破坏的古老的撞击坑的特征是明显的。广泛分布于环太平洋带边缘和西南太平洋板块之上的古太平洋大陆的残块,暗示了太平洋撞击构造的一段漫长的破坏过程。显然这一破坏、改造过程至今仍在进行之中。在太平洋撞击构造形成的同时,陨星撞破岩石圈进入了地幔之中。这就导致了位于太平洋对面位置的大西洋的初始分裂,从而开始洋壳增生,形成大西洋,与大西洋相似,印度洋和北冰洋的成因也是与古太平洋大陆的破碎和全球规模的破裂系统分不开的。它们都与地幔软流圈物质充填太平洋窟窿的运动密切相关。它们虽具有相同的成因,但在强烈活动的时间和规模上、则因为与太平洋撞击构造的相对位置不同而不同。关于西太平洋海台和火山岛链的成因、至今尚无定论。作者认为它们都是古太平洋大陆的残块。在它们的底下几乎都可能存在花岗质地壳。它们的分布是与太平洋撞击构造的破坏过程(尤其是与这一过程的最初阶段)密切相关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