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云地闪点电荷模式的适用性及云闪的折线流光模式
引用本文:刘欣生.云地闪点电荷模式的适用性及云闪的折线流光模式[J].高原气象,1985(2).
作者姓名:刘欣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摘    要:本文首先论述了由地面多站电场变化测量来计算地闪所中和的电荷分布参数时点(球对称)电荷模式的适用范围及其可能造成的误差。结果表明:如果地闪所中和的电荷呈园盘状的对称分布(以模拟雷暴云中负电荷分布的水平尺度远大于垂直尺度的情况),则在水平尺度小于其离地高度的情况下,使用点电荷模式得出的电荷量及其中心离地高度和假定的电荷分布参数很接近;但如果电荷分布的水平尺度大于其离地高度,则由点电荷模式得出的结果会过高估计电荷中心的离地高度及电荷量大小。 本文第二部分提出了一个云闪的折线流光模式。根据地面多站电场变化测量,用这个模式可以确定云闪初始流光的极性、传播方向及传播速度等参数。从几个云闪个例的资料分析表明,这些闪电都是由向上传播的负流光开始的;流光激发后只要10—30毫秒就达到最大伸展,其传播速度和地闪梯级光导相似,达10~5米/秒的量级。这些结果和前人关于流光在云闪持续一半以上的时间里都连续伸展,因而其传播速度较慢的看法不符。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