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运用InSAR技术解算四川长宁MS6.0地震三维形变场及时间序列形变分析
引用本文:于书媛,方良好,宴金旭,倪红玉,陈靓,丁娟.运用InSAR技术解算四川长宁MS6.0地震三维形变场及时间序列形变分析[J].西北地震学报,2022,44(6):1469-1477,1488.
作者姓名:于书媛  方良好  宴金旭  倪红玉  陈靓  丁娟
作者单位:安徽省地震局,安徽 合肥 230031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安徽 蒙城 233527;四川省地震局,四川 成都 61004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222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8YFC1504505G01,2019YFC1509401G06);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科研三结合课题(SJHG202001041);安徽省地震局青年基金课题(20200608);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青年项目(XH20027Y)
摘    要:运用升、降轨Sentinel-1A 卫星的差分干涉影像,获取2019-06-17四川宜宾长宁 MS6.0地震的三维同震形变场.在此基础上,以升降轨同震形变数据为约束条件,基于 Okada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反演得到发震断层符合走滑和逆冲特征,断层破裂尺度约为15km×20km,断层滑动角为 44.37°,断层倾角为56.42°,震源深度约为10.2km,矩震级为 M W5.8.最后,采用SBAS-InSAR 技术获取该地区2019-04-05至2019-08-03各时间段的累计形变,结果认为该区域在震前近场形变波动较小,震后一段时间累积形变增长,分析原因可能是余震分布使得地表变化处于不稳定状态.通过与已有研究文献的比较和对该区域断层构造的分析,推测此次长宁地震发震断层由反演出的断层滑动引起,滑动面上缘接近地表,主震引起的次级断层活动触发短期内强余震频发.

关 键 词:长宁  MS6.0地震  SentinelG1A  三维同震  震间形变  滑动分布  时序InSAR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地震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地震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