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层类型及次生孔隙成因
引用本文:谢其锋,周立发,何明喜.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层类型及次生孔隙成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40(3):503-508.
作者姓名:谢其锋  周立发  何明喜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西安,710069;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西安,710069;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
基金项目: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 
摘    要:通过岩心观察、岩心物性统计和薄片鉴定等方法,对谭庄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类型及次生孔隙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埋藏经历了早、中成岩阶段,目前处于中成岩A阶段。下白垩统砂岩储层类型主要有原生和次生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到次生的演化过程;不同井区成岩阶段不同,原生到次生孔隙的演化程度也存在差异。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的研究结果表明:谭庄凹陷下白垩统砂岩储层存在3个次生孔隙带,并且每口井的次生孔隙发育程度存在差别。次生孔隙的形成与长石、岩屑、石英的溶蚀,粘土矿物的脱水以及油气的充注密切相关;不同探井、不同井段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原因具有差异,长石、岩屑的溶蚀占主导地位,石英和粒间粘土杂基的溶蚀作用次之。

关 键 词:南华北盆地  谭庄凹陷  下白垩统  储集层  次生孔隙

Reservoir Types and Secondary Pore Evolution of Lower Cretaceous in Tanzhuang Sag of the Southern North China Basin
XIE Qi-feng,ZHOU Li-fa,HE Ming-xi.Reservoir Types and Secondary Pore Evolution of Lower Cretaceous in Tanzhuang Sag of the Southern North China Basin[J].Journal of Jilin Unvi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2010,40(3):503-508.
Authors:XIE Qi-feng  ZHOU Li-fa  HE Ming-x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