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最小阻力模型的土地整治中生态连通性变化及其优化研究
引用本文:李谦,戴靓,朱青,杨桂山,吴绍华.基于最小阻力模型的土地整治中生态连通性变化及其优化研究[J].地理科学,2014(6).
作者姓名:李谦  戴靓  朱青  杨桂山  吴绍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30745,41271109);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一三五”重点项目(NIGLAS2012135005);领域前沿项目(NIGLAS2011YJ01)资助
摘    要:以南京市高淳区东坝镇土地整治项目为实验区,基于格局-过程-效应的视角,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土地整治对生态连通性的影响及生态格局优化途径。结果显示:①从景观格局看,土地整治后生态景观破碎度降低,集聚度上升,较整治前更规整,但景观优势、空间连接度和多样性指数下降,不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与可持续发展;②从景观过程看,土地整治后原有的生态廊道被侵占和阻断,景观生态服务功能和强度均弱化。③从景观效应看,土地整治后生态功能连通性降低,生态流阻隔,形成明显的3个"生态孤岛"。因此,研究区在整治过程中需注意保护东-西方向生态流迁移关键通道和南-北方向、西南-东北方向辅助通道的畅通,努力优化整治区生态格局。

关 键 词:土地整治  生态用地  连通性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格局优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