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幔源流体判别标志及多层循环成矿作用动力学——以山东夏甸金矿床为例
引用本文:邓军,刘伟,孙忠实,王建平,王庆飞,张群喜,韦延光.幔源流体判别标志及多层循环成矿作用动力学——以山东夏甸金矿床为例[J].中国科学D辑,2003(Z2).
作者姓名:邓军  刘伟  孙忠实  王建平  王庆飞  张群喜  韦延光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北京 100101,长春 130026,北京 100083,北京 100083,长春 130026,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编号:95-预-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172036),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编号:01037),“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1999043206)
摘    要:山东夏甸金矿床成因一直有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和天水之争。经研究表明:尚有幔源流体加入成矿,其主要判别标志有:(ⅰ)深大断裂标志;(ⅱ)基性脉岩与矿脉交切和相伴标志;(ⅲ)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标志;(ⅳ)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标志;(ⅴ)幔源流体多层循环沟通标志。针对幔源流体总体循环系统特征与岩浆热液和天水的有机联系,将含矿流体划分3个子循环系统:(ⅰ)地幔富C,H,O,CO_2流体循环子系统;(ⅱ)中-下部地壳富硅流体循环子系统;(ⅲ)浅-表部富硫流体循环子系统。各自成矿功能主要受制于构造动力背景。

关 键 词:幔源流体  多层循环  成矿作用动力学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