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气—土界面交换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任娇,王小萍,龚平,盛久江,姚檀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气—土界面交换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2):288-297.
作者姓名:任娇  王小萍  龚平  盛久江  姚檀栋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1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321)
摘    要:气—土界面交换对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传输迁移、重新分布和归趋具有重要意义.气—土界面交换所涉及的过程主要包括:干沉降、湿沉降和从土壤向大气的挥发.其中,气态化合物的扩散交换是决定“源和汇”的关键过程.气态化合物在气—土界面的交换过程由大气和土壤之间的浓度梯度驱动,土—气分配主要受化合物理化性质、温度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随着全球POPs禁用进程的加快,中纬度污染地区的土壤逐渐成为低分子量化合物向大气排放的二次源;而对于高分子量的化合物来说,土壤仍然是污染物的汇,可以存储更多的污染物.气—土交换方向还受到温度的影响,呈现出土壤夏季为源、冬季为汇的季节性变化特点.逸度模型是估算POPs气—土交换通量的有力工具,由通量大小可以定量判断源和汇的强度.此外,还讨论了目前POPs气—土界面交换研究中存在着的一些不足,并提出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关 键 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界面  沉降  气—土交换  逸度模型

Research progress on exchange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at the air-soil interface
REN Jiao,WANG Xiaoping,GONG Ping,SHENG Jiujiang,YAO Tandong.Research progress on exchange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at the air-soil interface[J].Progress in Geography,2013,32(2):288-297.
Authors:REN Jiao  WANG Xiaoping  GONG Ping  SHENG Jiujiang  YAO Tandong
Institution:1(1.Key Laboratory of Tibetan Environment Changes and Land Surface Processes,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CAS,Beijing 100101,China;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