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冰芯与寒区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参加2000年全国实验室评估
摘    要:实验室于1991年开始酝酿筹建,1995年初建成运行.1995年 8月邀请有关专家参观和评议后,建议院里纳入开放实验室行列. 1996年10月中国科学院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评审,1997年正式被 批准为院开放实验室(自费).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实验室评估中, 本实验室被评为优秀实验室,并推荐参加2000年全国实验室评估. 1 评估概况 2000年全国实验室评估分初评(现场评估)和复评(集中评估) 两个阶段进行.本实验室现场评估于2000年3月28~29日进行, 复评于5月12日在北京进行. 现场评估中,专家组和评估工作组听取了实验室工作报告和学 术报告,对实验室工作报告中的各种材料进行了核查,对实验室工 作状况进行了现场考察,与各类人员进行了座谈.在此基础上,专 家组根据评估要求,对实验室进行了评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 指出了不足,提出了建议. 复评中更大范围的评委听取了实验室工作的进一步简要介绍和 答疑,并根据现场评估结果,对全部参评实验室进行了排序.此次 参加评估的地球科学实验室共2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6个, 部门开放实验室10个,本实验室名列第七,这对作为自费开放仅三 年、第一次参加全国评估的实验室来说,应当说是很不错的结果. 2 实验室评估报告要点 (1)承担研究课题:1996年以来共承担研究课题45项,其中 973、科技攻关、攀登计划等国家项目10项,国家基金7项,部委重 大8项,重大国际合作7项,实到总经费1 155万元. (2)论著发表:1996-1999年间,共发表论文198篇,其中SCI 论文37篇(其中国外15篇,);出版专著3部;国际会议报告25 次,其中特邀报告4次,大会报告9次;国内会议报告17次,其中 特邀报告2次. (3)获奖情况;1996年以来,由本实验室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 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7)、四等奖(1999)各1项;获中国科学 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6,1997)2项. (4)主要研究成果简介:自1996年以来,实验室承担的重大科 研项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展开:冰雪与大气相互作用过 程、冰芯气候环境记录、冰川资源动态与社会发展.围绕这三个方 面,所获研究成果可归纳为: 成果1:冰雪与大气相互作用过程--冰芯记录解释的基础理 论研究 本项研究在南极冰盖和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高亚洲地区同时 展开,在南极地区,以6 000 km横贯南极冰盖考察路线、Wilkes 地、Lambert冰川流域和中山站-Dome A断面为区域,通过冰盖 表面特征和雪层剖面的系统观测和精细的雪坑采样分析,在最大的 空间范围内获得了南极冰盖表层雪内有关全球变化研究的国际上最 丰富最系统的资料.在青藏高原,以南北为纵贯高原的断面研究和 典型冰川的定位观测研究,建立了指示温度变化的氧稳定同位素代 用"指针”,以精细化大气过程分析找到了影响"指针”偏转(即"稳定 同位素-温度”关系方程发生变换)的因子. 该成果部分内容于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自1996年以来围绕本项研究发表 论文30多篇,其中SCI论文13篇(国外7篇). 成果2:青藏高原冰芯气候环境记录研究 青藏高原冰芯研究为首次系统地在青藏高原展开的以冰芯气候 环境记录恢复为主体的综合研究.通过对冰芯中多种参数(如稳定 同位素比率、冰雪可溶性离子、微粒等)及冰川区气象水文特征的 研究,在时空上多方面揭示了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特征.通过与 南、北极冰芯的对比,揭示了过去2000 a、全新世、末次冰期气候环 境变化的几个重要特征,认为青藏高原冰芯记录与南北极冰芯记录 在大的趋势上具有一致性,但气候变化幅度较大,冰阶-间冰阶尺 度的气候由暖变冷的突变是由太阳辐射变化驱动并经青藏高原积雪 的面积变化放大作用所致,而更短时间尺度的气候突变是太阳活动 和季风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研究部分研究成果"青藏高原浅冰芯与气候环境变化研究”获 199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1996年以来在国内外SCI期刊发表论文13篇. 成果3:冰川资源动态与社会发展--中国西部的冰川变化和 过程 通过对青藏高原有代表性的几条冰川的观测研究和区域考察, 结合冰川编目工作,揭示了青藏高原冰川过去几十年的变化特点, 并对近期变化趋势基本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研究表明,青藏高原 冰川面积占我国冰川总面积的84%,冰储量占81.6%.近百年来冰 川变化的总趋势是退缩,但在20~30年代和70~80年代多数冰川 曾出现过稳定甚至前进.近几年编篡了长江水系冰川目录,出版了 喜马拉雅山冰川资源图,对念青唐古拉山冰川进行了航测,系统总 结了过去冰川编目资料.根据对全球山地冰川变化资料的分析,得 出山地冰川在统计意义上其前进滞后于气候变暖约13 a,并且高纬 度山地冰川波动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围绕这一成果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国外3 篇),出版<喜马拉雅山冰川资源图>(英文版)1套(7幅),<青藏高 原的冰川与生态环境>专著1本. (5)最新研究进展:冰芯气泡包裹体内温室气体研究:成功设 计出气泡体积测试系统、粒雪孔隙中气体提取装置及冰芯气泡中甲 烷提取分析装置,与国外最新装置测试结果相一致,并对达索普冰 芯气泡中甲烷进行了提取分析. 希夏邦马峰地区雪冰有机质研究:从青藏高原希夏邦马峰达索 普冰川海拔6 400~7 000 m(相当于对流层的中上部)雪冰中检测出 源于自然生物的有机化合物,但未能发现在对流层下部存在的稳定 性较低的化合物,显示了对流层中上部与对流层下部在有机组成上 不同的一面. 南、北极和青藏高原雪冰内重金属污染物研究:对横贯南极、 青藏高原以及北极中心地带和加拿大北极地区雪坑样品中Pb和Cd 含量的综合分析,给出了南、北极和青藏高原降水中自然来源气溶 胶组分的本底水平,得出:污染源Pb在南极地区占实测值略高于 50%,在青藏高原和北极则超过90%,可见工业重金属污染波及到 最偏远地区和整个大气对流层. (任贾文供稿)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