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F分布及其与地氟病关系初探
引用本文:刘红樱,赖启宏,陈国光,冯小铭,郭坤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F分布及其与地氟病关系初探[J].中国地质,2010,37(3):657-664.
作者姓名:刘红樱  赖启宏  陈国光  冯小铭  郭坤一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调查局城市环境地质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16
2.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东,广州,510080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综合研究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摘    要:笔者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土壤含F背景,研究了该区土壤F的含量特征、总体和典型区域的分布状况,对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土壤F与地氟病的关系。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浅层、深层土壤F平均含量分别为510mg/kg和529mg/kg,其中海(陆)相第四纪松散层区的三角洲沉积潜育性水稻土、三角洲盐渍水稻土、基水地的F含量最高。6760km2的浅层土壤F高背景区广泛分布于平原区,东莞、新会、珠海局部呈现污染区;深层土壤F高背景区5504km2,而污染区都集中在邻海的珠海市高栏、三灶两岛。土壤F的富集在沉积物区明显与第四纪海陆、陆海交互相沉积物有关,在基岩区明显和花岗岩类有关,人类影响较强的土壤和水稻土及其盐渍化有利于F富集。区内地氟病分布于从化、增城、东莞郊区、南海、新会和恩平,病区均位于高F的地层岩石区和土壤高F区。土壤F高背景区生长的农作物F含量存在超标,且病区农作物F超标率和超标倍数大于非病区,表明土壤中F的生物有效量比例较高,土壤F已向农产品中迁移和富集,危及到农产品质量。高F的地质环境是造成本区土壤及其农作物F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成为地氟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关 键 词:土壤  地氟病  珠江三角洲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luorine in soils of Zhujiang River delta in relation to endemic fluorosis
LIU Hong-Ying,LAI Qi-Hong,CHEN Guo-Guang,FENG Xiao-Ming,GUO Kun-Yi.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luorine in soils of Zhujiang River delta in relation to endemic fluorosis[J].Chinese Geology,2010,37(3):657-664.
Authors:LIU Hong-Ying  LAI Qi-Hong  CHEN Guo-Guang  FENG Xiao-Ming  GUO Kun-Yi
Institution:1.Center for Urban Environmental Geology, CGS, Nanjing 210016, Jiangsu, China; 2. Guangdong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Guangzhou 510080,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Keywords:F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