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太平洋1787站柱芯碎屑组分的分布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引用本文:韩喜球,沈华悌,张富元.东太平洋1787站柱芯碎屑组分的分布及其古海洋学意义[J].沉积学报,1999,17(2):204-208.
作者姓名:韩喜球  沈华悌  张富元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基金项目:中国大洋协会深海地质研究项目
摘    要:对太平洋1787站柱状沉积物进行了碎屑组分分布和来源的研究,并根据碎屑组分的分布特征对火山活动和南极底流活动状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碎屑组分主要是生物来源、海洋自生来源和火山源,并推测本柱芯沉积期曾有11次火山活动期和9次南极底流入侵.在火山活动期,沉积物中火山来源矿物含量显著增加;在南极底流活动期,沉积物中褐铁矿和微结核等形成于氧化环境的矿物含量较高,生物扰动构造发育.所推测的底流活动期在氧同位素曲线上均有明显反映,并与古地磁资料得出的沉积间断基本吻合,表明沉积物的碎屑组分分布特征能间接指示古海洋事件.

关 键 词:太平洋    碎屑组分    古海洋学
收稿时间:1998-03-04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