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新生代主要隆升事件:沉积响应与热年代学记录
引用本文:张克信,王国灿,曹凯,刘超,向树元,洪汉烈,寇晓虎,徐亚东,陈奋宁,孟艳宁,陈锐明.青藏高原新生代主要隆升事件:沉积响应与热年代学记录[J].中国科学D辑,2008,38(12):1575-1588.
作者姓名:张克信  王国灿  曹凯  刘超  向树元  洪汉烈  寇晓虎  徐亚东  陈奋宁  孟艳宁  陈锐明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基金(批准号: 40621002)、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 1212010610103)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编号: IRT0546)资助
摘    要:利用在青藏高原及邻区近10年完成的1:25万地质填图资料,通过对全区92个古近系-新近系残留盆地分布格局、充填序列和时空演化分析揭示出,古新世-始新世藏南和新疆叶城地区是新特提斯残留海的一部分,青藏腹地为广阔的近海冲积平原,东部的松潘-甘孜和藏东一带为隆起区,班戈、昆仑和阿尔金初步隆起,高原总体地貌格局为东高西低.渐新世期间,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崛起,昆仑-阿尔金-祁连进一步隆起,造成了整个高原的周缘为山系、腹地为盆地的宏地貌格局.新近纪期间,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喀喇昆仑.西昆仑地区进一步较大幅度隆起;构造隆升事件的低温热年代学记录也显示出青藏新近纪强构造活动主要分布在青藏周缘的藏南、西昆仑、阿尔金、藏东及川西等地区,并表现出大体同时性,集中表现出大约13~8和5Ma以来的两次重大隆升期.高原从古近纪的东高西低格局,经历了新近纪全区的不均衡隆升和拗陷,最终铸就了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青藏作为一个统一的高原发生了重大的地貌反转事件.

关 键 词:新近纪  构造隆升  低温热年代学  沉积响应  青藏高原
收稿时间:2008-06-04
修稿时间:2008-09-09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