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CiteSpace的北极研究综述
引用本文:王利,杨林生,黄季夏,Jinmei Lu.基于CiteSpace的北极研究综述[J].极地研究,2019,31(3).
作者姓名:王利  杨林生  黄季夏  Jinmei Lu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北京林业大学教育部森林培育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and Safety, The Arctic University of Norway, Tromso 9037, Norway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科技计划
摘    要:以北极研究为中心,基于CNKI和WebofSciencesCoreCollection数据库2000—2017数据,采用CiteSpace,系统展示了中国和国际(含中国)在北极科研领域的发展趋势、前沿、热点和机构合作特征。研究表明,国内的北极研究经历了由气候海冰—航运—北极治理的研究过程,发文量以北极航运为主导。国际针对北极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逐步加速阶段:1990、2000和2005,北极八国和德、英、法是北极研究的主力军。北极科技合作仍主要以国家内部合作为主,但科研机构合作频率高度爆发且出现一批以"HelmholtzCentre 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德国)、The Arctic University of Norway(挪威)、Aarhus University(丹麦)和Korea PolarResearchInstitute(韩国)"为代表的北极研究合作爆发单位;北极研究领域多样,呈现出以"arctic ocean"、"climate"、"arctictemperature"、"variability"、"seaice"、"model"等为重点的关键词,表明近年国际北极研究主要热点在气候变化、海冰、洋流等领域,这些领域相互交叉。通过对国内外北极通航经济性的系统综述分析得出:国内外学者均认为与北极海冰有关因素是制约北极通航的关键;国内学者对北极通航的经济效益较为乐观,而国外学者则较为辨证且谨慎。这与研究所考虑的角度有关,国内学者较多考虑北极通航的技术管理、人力资源、能耗、时间和政治等因素,而国外学者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还侧重于贸易需求、通航意愿性和通航对气候的影响等因素。

关 键 词:北极  科技  CiteSpace  合作  通航  综述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