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黑潮源区沉积物古菌多样性调查及研究
引用本文:景天爽,于心科.黑潮源区沉积物古菌多样性调查及研究[J].地质学报,2012,86(12):2011-2019.
作者姓名:景天爽  于心科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YW-JC201、KZCX2-YW-155)资助的成果
摘    要:为了研究西太平洋黑潮源区不同深度沉积物中古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应用16S rDNA文库技术,对IMAGES XIV航次采集的岩芯MD06-3047进行基因文库的构建和分析,得到260个克隆,经分析处理后得到56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基于16S rRNA序列的同源性比较,绘制系统进化树,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太平洋黑潮源区的本哈姆高原(Benham Rise)沉积物中有丰富多样的古菌群落,在1m内的沉积物中分布着9种古菌类群.古菌序列归属于泉古菌(Crenarchaeota)和广古菌(Euryarchaeota),并以泉古菌为主(占总序列的91.5%).其中,泉古菌包含MGI、MBG-B、MCG和UCII-b 4个类群,并且主要由MGI构成(占总序列的40.8%),而广古菌包含MBG-D、SAGMEG、DHVEG、MBG-E和VAL Ⅲ 5个类群,各类群所占总序列比例均较低(占总序列的0.4%~5.4%之间).研究结果对于理解西太平洋黑潮源区沉积物中古菌多样性有重要意义,并为今后研究古菌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西太平洋黑潮源区  沉积物  古菌多样性  16S  rDNA文库
收稿时间:3/2/2012 7:51:55 PM
修稿时间:2012/4/13 0:00:00

Diversity of Archaea in the Sediments from the Source Area of Kuroshio
Jing Tianshuang and Yu Xinke.Diversity of Archaea in the Sediments from the Source Area of Kuroshio[J].Acta Geologica Sinica,2012,86(12):2011-2019.
Authors:Jing Tianshuang and Yu Xinke
Abstract:
Keywords:Kuroshio  sediments  biodiversity of archaea  16S rDNA clone librarie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