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陕西渭北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结合水膜厚度的试验研究
引用本文:井彦林,何椿霖,赵宏宇,冯雅茜,明心凯,黄月.陕西渭北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结合水膜厚度的试验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24(3):501-510.
作者姓名:井彦林  何椿霖  赵宏宇  冯雅茜  明心凯  黄月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长安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长安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0;长安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32;长安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267)
摘    要:为深入剖析黄土与古土壤工程性质的影响因素,以陕西渭北晚更新世黄土与古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核磁共振、比表面积测试并结合理论分析对结合水膜厚度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黄土与古土壤的结合水膜厚度存在明显差异,黄土的结合水膜厚度明显大于古土壤,原因在于古土壤孔隙体积及孔径小于黄土,而古土壤中高价阳离子含量大于黄土,同时古土壤颗粒表面分布铁锰质薄膜,其亲水性较弱。分析结合水膜与黄土湿陷性、回弹变形等工程特性间的关系,发现黄土-古土壤的湿陷性随结合水膜厚度的增大而增强,随结合水膜厚度的减小而减弱,结合水膜厚度与卸荷变形系数呈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说明,高价阳离子含量、颗粒表面特性,及孔隙性的不同造成了黄土与古土壤结合水膜厚度的差异,从而导致黄土与古土壤的湿陷性等工程性质有显著区别。

关 键 词:黄土-古土壤  核磁共振  结合水膜厚度  离子交换  湿陷性
收稿时间:2022/9/24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地震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地震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