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用Nakamura方法评估北京地区场地效应
引用本文:马淑芹,王湘南,卞真付,栗连弟,任峰.用Nakamura方法评估北京地区场地效应[J].中国地震,2008,24(1):11-22.
作者姓名:马淑芹  王湘南  卞真付  栗连弟  任峰
作者单位:1. 天津市地震局,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19号,300201
2. 北京市地震局,100080
摘    要:传统的评估场地效应的经验转换函数方法需要有一个小孔径台阵,布设若干地震计,其中须有离软土台不远的基岩台,但因北京市位于很大部分无基岩出露的大面积平原地区,所以无法实现.我们用Nakamura方法对北京地区进行场地效应评估.北京市"十五"期间建立了数字地震观测台网,位于不同场地上的强震观测点清晰完整地记录了若干有感地震.本文利用近场地面自由场强震三分向地震记录,通过Nakamura方法研究了北京地区的场地效应.并与1679年三河.平谷Ms8.1地震时北京地区实际遭受的宏观地震烈度相对比,结合北京地区的地下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Nakamura方法所获得的反映震害的指标(Nakamura谱比率)有3个高值异常区,分别在北京东北部的怀柔县(值11.1、北京昌平区西部(值1O.1和市中心区(值8.1,这与三河.平谷Ms8.1地震时实际震害和观测点的地下局部构造基本一致.说明Nakamura方法在与北京地区地质构造类似的城市(平原、第四纪沉积层覆盖)如上海、成都、天津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我国正在建设大量自由场、数字化、宽频带、大动态强震观测点,该方法对于工程安全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 键 词:场地效应  Nakamura方法  经验转换函数  台阵  自由场强震三分向记录  沉积层  方法评估  北京  地区  场地效应  Accelerograms  Motion  Strong  Free  Surface  Technique  Beijing  Site  Response  前景  性评价  工程安全  大动态  宽频带  数字化  建设  价值  应用
文章编号:1001-4683(2008)01-011-12
修稿时间:2007年6月12日

Studies on Site Response in Beijing by the Nakamura Technique with Free Surface Strong Motion Accelerograms
Ma Shuqin,Wang Xiangnan,Bian Zhenfu,LiLiandi,Ren Feng.Studies on Site Response in Beijing by the Nakamura Technique with Free Surface Strong Motion Accelerograms[J].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2008,24(1):11-22.
Authors:Ma Shuqin  Wang Xiangnan  Bian Zhenfu  LiLiandi  Ren Fe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