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五氯苯酚暴露致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肝脏损伤的转录组分析
引用本文:郑丹,焦海峰,严小军,张乐,阮松林.五氯苯酚暴露致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肝脏损伤的转录组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8,49(2):352-360.
作者姓名:郑丹  焦海峰  严小军  张乐  阮松林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47号;宁波市科技局重点项目,2013C11027号。
摘    要:为了探明五氯苯酚暴露后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肝脏的损伤变化,本文利用Illumina Hi SeqTM2000测序技术对不同浓度五氯苯酚(0,0.1,1.0,10.0,100μg/L)暴露后花鲈肝脏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经Trinity软件拼接,得到clean reads共247914284条,获得53716条基因。对照不同浓度暴露组和对照组的转录组测序结果,获得共有的差异性表达基因135个,特异性的差异基因数分别有127—819个不等,差异蛋白表达数量随着受试浓度的升高而上升。经BLAST搜索,其中有21459、26464、18896、12403、17262和19159条分别注释到Swiss-prot、Nr、Pfam、KEGG、KOG和GO数据库。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差异基因分别映射到6大类141条通路,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与环境信息进程相关的信号传导和与组织系统相关的免疫系统的通路中富集最多。KOG数据库预测和分类表明16571条基因归属于25大类,参与一般功能预测和信号传导机制的数量最多,参与翻译后修饰、蛋白质转换与分子伴侣路径的也占较大比例。总体来看,在受到五氯苯酚类物质胁迫后,花鲈体内的信号传导系统首先发生响应,导致机体出现紊乱。污染物暴露后,花鲈机体的应对机制尚待深入分析。

关 键 词:花鲈  转录组  五氯苯酚  差异性表达基因
收稿时间:2017/5/17 0:00:00
修稿时间:2017/11/30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