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山脊急拐弯处地下局部含泥带揭露及成因解释——以广东CSNS场地为例
引用本文:尚彦军,魏思宇,金维浚,林达明,杨朋.山脊急拐弯处地下局部含泥带揭露及成因解释——以广东CSNS场地为例[J].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2018,26(3):561-571.
作者姓名:尚彦军  魏思宇  金维浚  林达明  杨朋
作者单位:①.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324新疆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20166017
摘    要:在广东南部低山丘陵区剥蚀卸荷作用或许会导致地下一定深度地应力弱化和局部破碎泥化带生成,这一猜想在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场地工程地质勘察中得到了证实。电法物探剖面显示出地形上山脊由330°急转为220°向急拐弯处地下局部低阻区、4个钻孔中揭露了完整变粒岩中蚀变长英质变质石英砂岩部位30~40 m深度范围出现局部泥化带。后续施工开挖中也揭露出此现象。数值模拟表明,受剥蚀卸荷影响的山脊近直角拐弯处一定深度范围内应力降低,靠近岩脉与变粒岩接触带岩体质量局部变差,出现破碎带,并控制了地下水局部富集和邻近低洼沟谷中泉水的生成。本研究揭示了山脊突变对地应力和岩体结构的影响,可望为类似条件下地质异常分析提供一定借鉴。

关 键 词:花岗岩    变粒岩    片麻岩    泥化碎裂岩    剥蚀卸荷    地下水
收稿时间:2017-01-2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