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2014版)学术思路与总体技术流程
引用本文:樊杰,王亚飞,汤青,周侃.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2014版)学术思路与总体技术流程[J].地理科学,2015(1).
作者姓名:樊杰  王亚飞  汤青  周侃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择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项目资助。
摘    要: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创新性工作。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科学内涵出发,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指向,探究资源、环境等构成的承载体——自然基础同承载对象——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之间形成的"压力-状态-响应"过程,提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是从资源环境约束上限或人口经济合理规模等关键阈值开展的超载预警,以及从自然基础条件变化或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变化态势开展的过程预警的学术思路。在探讨承载能力预警指标体系选取原则的基础上,构建陆域和海域差异化的预警指标体系和总体技术流程。采用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利用强度、环境胁迫程度、植被盖度变化作为基础指标进行地域全覆盖评价;针对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牧业地区、生态地区,分别选择灰霾污染程度、耕地面积增减状况、草蓄平衡指数、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状态作为专项指标,确定各类专项指标的关键阈值并进行分类评价;最后进行复合,形成在鲜明主体功能定位指向下的差别化评价方法、取得具有一致性表达的评价结果,并开展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污染压力两方面的过程评价,以辅助反映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预警状态,为提出限制性措施建议和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监测  预警  技术方法  主体功能区

Academic Thought and Technical Progress of Monitoring and Early-warning of the Nation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V 2014)
FAN Jie,WANG Ya-fei,TANG Qing,ZHOU Kan.Academic Thought and Technical Progress of Monitoring and Early-warning of the Nation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V 2014)[J].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15(1).
Authors:FAN Jie  WANG Ya-fei  TANG Qing  ZHOU Kan
Abstract:
Keywords: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monitoring  early-warning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e ( MFOZ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