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桂西南沿海“5.31”大暴雨过程分析
引用本文:黄滢,蒋静.桂西南沿海“5.31”大暴雨过程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5(Z2).
作者姓名:黄滢  蒋静
作者单位:防城港市气象局 广西防城港区538001
摘    要:2004年5月31日桂西南沿海的防城港、钦州地区普降大暴雨,此次降雨强度大,雨量集中,伴随的强雷暴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此次过程是受地面冷锋、低空急流及切变线、南支槽及副高边缘的偏西南气流共同影响的结果。500hPa低槽东移,引导850hPa低涡切变线和地面冷锋南下,副高同时加强西伸,脊线稳定于17~20°N之间;市区处于南支槽前,高空为强烈辐散区。850hPa暴雨前24h开始沿海有风速大于12m.s-1的西南低空急流,防城港市位于急流轴的左侧的强辐合区;西南低涡切变线持续并逐渐南压到沿海,低层不稳定能量不断加强并得以不断释放。地面配合有冷锋南压到沿海。从红外云图看,产生暴雨前,西南季风活跃,孟加拉湾槽前云团增多。31日晚中南半岛不断有对流云产生、东北移,与锋面云带、高空西风槽云带这两种不同系统的云带在广西沿海一带叠加,在其下方降水强度剧烈。据文献分析,前汛期如单有一系统云带影响,一般不会产生大暴雨或暴雨。云图演变进一步证实了此次过程是由多种系统共同影响造成的强降水天气过程。中南半岛北部云团和我市暴雨过程密切相关,其来自热带洋面,温高湿重,蕴藏着大量不稳定能量,在有利的环境流场下本市极易出现暴雨。从单站剖面图可以看到,发生暴雨的前3d,测站的南风明显加大,还有一段较长时间(10d)的降压、升温、升湿过程,水汽压线持续上升。在此次过程中,距防城港市不过100km的上思仅下了中雨。这种差异是地形影响的结果,上思地处盆地,南下冷空气受山脉的阻挡势力减弱,而偏南暖湿气流翻越过山后由于下沉增温作用,湿度明显减小。

关 键 词:暴雨  过程  分析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