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土壤湿度触发午后对流降水模拟试验研究
引用本文:栾澜,孟宪红,吕世华,韩博,李照国,赵林,李瑞青.青藏高原土壤湿度触发午后对流降水模拟试验研究[J].高原气象,2018(4).
作者姓名:栾澜  孟宪红  吕世华  韩博  李照国  赵林  李瑞青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内蒙古气象台
摘    要:利用WRF模式设计敏感性试验并结合CTP-HI_(low)框架(对流触发潜能-低层大气湿度指数)研究了青藏高原土壤湿度变化对午后对流触发和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WRF模式对青藏高原降水空间分布体现出了较好的模拟效果,且当土壤湿度减少时,对青藏高原西部降水的模拟有一定的改进。从整体上看,青藏高原地区夏季降水主要受大尺度环流控制,其比例占60%~90%,在高原中部、西南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区域土壤湿度对降水的影响相对较大。模拟结果显示,当土壤湿度变干时,正反馈作用发生的情况多于负反馈,也就是说更多的情况下是变干的土壤抑制午后对流降水的发生,但也有一部分区域表现为变干的土壤触发午后对流降水的发生,即负反馈。高原西北部较干旱地区由于负反馈所引发的对流降水占总降水的比例较高原其他地区大,最大的影响可达总降水量的80%以上,其机理主要是由于变干的土壤影响地表通量的分配,增加了地表加热大气的感热通量,进一步使大气边界层快速发展,到达自由对流高度后,发生降水。通过对比控制试验和敏感性试验的CTP和HIlow的值可以发现不同年份对应的CTP和HI_(low)的阈值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土壤湿度是通过同时对地表能量和大气湿度状况协同影响,从而对午后对流触发产生作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