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湖相深水块状砂岩特征、成因及发育模式——以南堡凹陷东营组为例
引用本文:鲜本忠,万锦峰,董艳蕾,马乾,张建国.湖相深水块状砂岩特征、成因及发育模式——以南堡凹陷东营组为例[J].岩石学报,2013,29(9):3287-3299.
作者姓名:鲜本忠  万锦峰  董艳蕾  马乾  张建国
作者单位: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 102249;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唐山 06300;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104、41202078);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11ZX05009-002、2011ZX05014-00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KYJJ2012-01-06)联合资助.
摘    要:块状砂岩因其厚度大、储层物性较好而成为深水沉积油气勘探开发中最重要的目标。沉积构造相对简单,但变化迅速且组构特征多变。为了探索不同块状砂岩的成因及其联系,建立预测性地质模型,首先将南堡凹陷东营组深水块状砂岩分为2类8种岩相和10种岩相组合,其中单期砂层顶部常含漂浮状砾石,形态多变、内外源均有。本区块状砂岩成分成熟度差,结构成熟度不稳定,粒度累积概率曲线反映了3种搬运过程:多流体改造型、三角洲前缘继承型和混杂快速冻结型。成因分析认为,块状砂岩以砂质碎屑流搬运为主,真正碎屑流和颗粒流次之,并见部分砂质滑塌成因;常与浊流、泥流、泥质滑塌沉积伴生,发育5种相序组合,其中砂质碎屑流-浊流、砂质碎屑流-泥流组合最常见。高密度流体内沉积物浓度分层与特殊的流速剖面共同控制下塑性层流与牛顿紊流间的界面控制了漂浮状砾石搬运和沉积。最后,建立了陡坡带外源型、陡坡带内源型和缓坡地内源型深水沉积过程及块状砂岩发育模式,为断陷盆地深水沉积砂岩储层的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关 键 词:块状砂岩  砂质碎屑流  重力流  湖相深水沉积  南堡凹陷
收稿时间:2012/12/23 0:00:00
修稿时间:2013/5/30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