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地质科研应该如何对待矿区基础地质资料——从某金矿的找矿探矿经验教训说起
引用本文:邵晓东.地质科研应该如何对待矿区基础地质资料——从某金矿的找矿探矿经验教训说起[J].地质与资源,2000,9(2):111-115.
作者姓名:邵晓东
作者单位: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本区6个砂金富集区与6个岩金集中区的空间分布完全相吻合;新构造运动频繁,地质环境动荡,金的次生富集作用效果较差;一部分砂金金粒与石英、蚀变岩石等脉石连生在一起;一部分砂金金粒的成色偏低;有的砂金矿体中部分砾石含金,有的高达3×10-6~10×10-6.据此认为研究区内砂金物质来源是以高含金地质体——岩金矿床(点)补给为主,低含金地质体补给为辅.碧口群、志留系、泥盆系作为矿源层,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均有利于本区岩金矿的形成,而且在矿源层的出露区已有近百处岩金矿床点分布.研究区化探异常、重砂异常30多处且分布较密集,异常峰值较高.研究认为本区确已具备形成更多更大的岩金矿床的地质条件,为此笔者提出勉县—平武找矿远景区.

文章编号:1002-4182(2000)02-0078-04
收稿时间:2000-01-12
修稿时间:2000年3月10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与资源》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与资源》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