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Argo 观测的太平洋温、盐度 分布与变化(2):盐度
引用本文:张春玲,许建平.基于Argo 观测的太平洋温、盐度 分布与变化(2):盐度[J].海洋通报,2015,34(1):21-31.
作者姓名:张春玲  许建平
作者单位:1. 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2;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12
基金项目: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发展专项(A2-0209-14-200054);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418032);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2FY112300)。
摘    要:利用基于客观分析方法重构的Argo网格资料(未同化其他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2004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太平洋海域(60°S-60°N、120°E-80°W)盐度气候态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分别位于南、北亚热带海域的两个高盐(北部约为35.2,南部为36.4左右)中心,呈马鞍形的双峰分布,对称中心不在赤道,而是偏北12个纬度;在南、北纬40°附近海域,盐度等值线十分密集,形成“极锋”;在新西兰东南海域存在低盐水由南向北的入侵现象,且由表层至1000 m深层终年存在。盐度在亚极地海域每年大致呈一高一低的周期性变化,亚北极海域更明显,最高盐度值出现在每年的4月份,最低盐度值则出现在每年的9月份,高低盐度差在0.30~0.45之间。表层以下,盐度的周期性变化远不如表层明显,至500 m中层,整个太平洋海域的盐度最大变幅不超过0.10。赤道海域的表层盐度在2007年和2010年分别有明显的异常减小,最大振幅约为0.8,年际变化周期约为3年;北副热带和亚北极海域的表层,盐度表现出3-6个月的年际振荡,振幅约为0.2;中层盐度几乎没有明显的异常变化。

关 键 词:Argo  网格资料  温盐分布  年际变化  太平洋
收稿时间:2014/3/28 0:00:00
修稿时间:2014/7/11 0:00:00

T/S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in the Pacific based on Argo observations Part II: Salinity
ZHANG Chun-ling , XU Jian-ping.T/S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in the Pacific based on Argo observations Part II: Salinity[J].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15,34(1):21-31.
Authors:ZHANG Chun-ling  XU Jian-ping
Abstract:
Keywords:Argo  gridded data  salinity feature  annual variation  the pacific ocean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