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锡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区划浅析
引用本文:张志信,肖景霞.我国锡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区划浅析[J].云南地质,1984(1).
作者姓名:张志信  肖景霞
作者单位: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地质研究所,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地质研究所
摘    要:本文在收集整理近年来全国锡矿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概括地论述了我国锡矿的成矿地质特征:一是成矿时代的多期性,我国锡矿在成矿时代上的演化规律与世界锡矿趋于一致,即随着时代的渐新,锡的矿化强度增强,锡的堆积量增大,至燕山晚期,锡矿化达到了最大程度的富集;二是区域控矿构造的活动性;三是多数矿床与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类的活动有关,这类岩体是富硅、铅过饱和、富钾、贫钙镁,富含矿化剂及挥发分的中、浅成小岩体;四是有多种多样的矿床类型;五是具有明显的层控性,我国锡矿主要产出在前寒武纪、寒武纪、泥盆纪、三迭纪、侏罗——白垩纪五个层位,其中以三迭纪和泥盆纪的含矿层位为最主要。本文将我国锡矿划分为三个成矿区,下分八个成矿带,指出我国锡矿地质工作的重点仍应放在华南锡矿带及藏南——三江锡矿带,但对一些新区的找矿工作应予加强,尤其是对川滇带、吉黑带、大兴安岭带及秦岭带。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