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降雨条件下黄土高原浅层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价
引用本文:庄建琦,彭建兵,张利勇.不同降雨条件下黄土高原浅层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43(3):867-876.
作者姓名:庄建琦  彭建兵  张利勇
作者单位:1.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54;长安大学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西安 710054
2.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摘    要:黄土地区浅层滑坡发育非常广泛,由于其具有分布规律性差、前期变形迹象小、分布范围大、面小点多等特征,目前还无法进行有效预测,因此给黄土地区工程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根据无限边坡模型,结合降雨入渗-土体强度衰减规律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了不同降雨条件下黄土地区浅层滑坡发育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将该评价模型应用到延河一级支流幸福川流域,预测在有效降雨量30、50、100、200mm条件下,该流域浅层滑坡发育程度,并与当前较为流行的SINMAP模型(地形稳定性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不稳定和潜在不稳定浅层滑坡主要分布在末级河流的两侧和源头,稳定和较稳定区域主要分布在一级河流河道两侧和塬面上;通过对比分析,SINMAP模型计算的结果与本文建立的模型在降雨强度30mm时的计算结果较为一致。②在本文建立的模型评价结果中,随着有效降雨量的增加,Fs(稳定性系数)<1.00的不稳定区域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从30mm的1.12%到200mm的4.79%;相反,稳定区域则出现逐渐减少的趋势。③根据已发生灾害点的分布,随着有效降雨量的增加,研究区域已发生的灾害点分布在Fs<1.25的比例明显增加,从30mm的62%到200mm的88%,在SINMAP评价模型中,研究区域已发生的灾害点的64%分布在不稳定和潜在不稳定区域内,说明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精度。通过与SINMAP评价模型对比,本文建立的模型主要采用基于降雨入渗规律,而SINMAP评价模型主要基于降雨汇流过程,因此在利用过程中应根据区域特征选择利用。

关 键 词:黄土高原  浅层滑坡  预测模型  幸福川流域

Risk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of the Shallow Landslide at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in Loess Plateau
Zhuang Jianqi,Peng Jianbing,Zhang Liyong.Risk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of the Shallow Landslide at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in Loess Plateau[J].Journal of Jilin Unvi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2013,43(3):867-876.
Authors:Zhuang Jianqi  Peng Jianbing  Zhang Liyong
Institution:1.School of Geology Engineering and Geomatics,Chang’an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Western Mineral Resources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Ministry of Education,Xi’an 710054,China 2.Institute of Geo-Hazards Mitigation and Research,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
Keywords:loess plateau  shallow landslides  prediction model  Xingfuchuan watershed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