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一次雹暴过程的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雹暴结构的关系
引用本文:王晨曦,郑栋,张义军,刘黎平.一次雹暴过程的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雹暴结构的关系[J].热带气象学报,2014,0(6):1127-1136.
作者姓名:王晨曦  郑栋  张义军  刘黎平
作者单位: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1
摘    要:利用闪电定位和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华南一次产生冰雹和大风的雹暴过程的闪电活动及其与雹暴动力和微物理条件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中地闪活动在降雹阶段和降雹后阶段表现出明显差异:降雹阶段地闪频次增减交替,较为活跃;降雹后阶段地闪活动减弱后很快再次增强,地闪频次峰值(503个/6 min)远超过降雹阶段的峰值(268个/6 min)。在分析时段中,负地闪占主导地位,正地闪比例在降雹阶段呈上升趋势。地闪活动的强弱与60 dBZ强反射率的高度变化、70 dBZ回波的出现和消失有较好的相位对应关系。对应降雹阶段,雹暴内具有更强的上升气流和更高含量的冰相粒子。降雹阶段,强上升气流区以及降雹区内地闪活动较少,降雹结束后,原降雹区域的地闪活动明显增加。研究还发现,地闪更多地出现在弱上升、弱下沉气流以及二者交界区域附近。 

关 键 词:雷暴闪电    雷达和闪电资料综合分析    降水结构    闪电频次    闪电位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